1996年羊晚《泌阳奇案·广州洗冤》连载报道助她拨开云雾见青天,如今的她定居广东乐享桑榆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晓玲
“非常感谢羊城晚报,这么多年一直关心着我们这个家。”9月15日,羊城晚报记者回访王麦芝。如今73岁的她和儿女们一起定居广东东莞,乐享天伦。
上世纪90年代,“泌阳奇案”曾轰动一时。为洗雪丈夫蒋德刚被诬陷强奸小保姆的冤屈,河南泌阳女教师王麦芝奔走多年,终在广州靠“血亲鉴定”还了亡夫清白。1996年农历新春,羊城晚报连续十日刊出新闻连载《泌阳奇案·广州洗冤》,讲述案件始末,王麦芝的自尊与坚韧打动了万千读者。
“羊城晚报在全国老百姓面前还了德刚清白,还了我们全家清白。”王麦芝说,羊城晚报的报道以及随之涌来的关爱改变了她整个家庭的命运。也正因着对羊晚、对广东的感情,她鼓励儿女南下立业,一家人终安居东莞。历经风雨,人至晚年,王麦芝总说“知足”“感恩”,也总相信,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莫过于“清清白白、堂堂正正”。
回首往事:羊晚让沉冤大白天下
虽然已过去37年,但1988年3月22日这个日子王麦芝仍清晰记得——那一天,身为教师的丈夫蒋德刚因小保姆蒋建春的控告遭调查,整个家庭陷入深渊。蒋德刚含冤负屈气急交加,于1988年3月25日凌晨昏厥后成了植物人,三年后撒手人寰;蒋德刚母亲忧虑成疾,不久也去世了。“就像天塌了一样”,王麦芝承受着连失至亲的伤痛,一边照顾年迈的公公、抚养幼小的儿女,一边坚持为亡夫的案件奔波。
疑案一波三折,王麦芝千里奔走,终在广州靠亲子鉴定证实,小保姆蒋建春的姨父任宾德才是强奸并致其怀孕生子的案犯。1995年年底,任宾德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
真凶获罪,阴霾却非消散。“当年‘教师强奸15岁小保姆’在我们泌阳县城人尽皆知。案件虽然判决了,但很多外人并不知道,我的家庭仍背着沉重包袱”,忆起往事,王麦芝几度哽咽。她说:“作为一个人,还他清白是最重要的,我和我的孩子们才能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地做人,我不愿意让我的孩子们生活在这个阴影当中。”
转机出现在1996年1月,羊城晚报记者颜长江来到泌阳,找到王麦芝。“当时是冬天,颜长江记者衣着单薄,家里简陋也没有取暖的设备,一聊就是一上午……”当年春节,羊晚以新闻连载形式,还原了这宗奇案的始末与真相,引起轰动。“羊城晚报在全国老百姓面前还了蒋德刚清白。颜长江记者是真正站在我这个受害人的角度、站在我这个母亲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想到了我们这个家庭面临的一切,所以写出来的文章走进了读者的心。”时隔多年,王麦芝感慨道。
珍惜当下:在东莞乐享晚年生活
当年《泌阳奇案·广州洗冤》系列报道刊出后,全国读者的来信像雪花般飞至王麦芝的家里,带给了他们全家人温暖,不少热心人士伸出援手,有的甚至和他们处成亲人。多年来,羊城晚报也一直关注着这个家庭。2002年,女儿读大学期间,王麦芝曾带着儿女来穗感谢羊城晚报,亦当面感谢画家刘仁毅等热心人。
王麦芝说,自己不求生活过得多好,只求能够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做人,是羊城晚报让她能这样活在这个世上,让她的儿女能抬起头,所以她非常感恩。
也因为这份深厚的情谊,他们一家人后来选择南迁广东。“孩子们大学毕业时,都选择了到广东发展。羊城晚报为我们这个家庭主持了公道,主持了正义,到这里离羊城晚报近一点,我觉得心里踏实。”王麦芝说。
一双儿女相继在东莞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2009年,从高中物理教师岗位上退休的王麦芝也来到东莞生活。2008年,她还获评“河南省优秀母亲”。王麦芝认为,这是对她一生最大的奖赏。
“孩子们如今都在各自岗位上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孙辈们健康成长,我已经非常知足了。”王麦芝告诉记者,初到东莞的那些年,她主要是照顾孙辈,如今孙子上初中寄宿了,她也有了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包括到老年大学学习国学、诗词鉴赏、小视频制作,与老同学结伴游历大好河山等。
不知不觉,王麦芝来东莞已十几年了。在她看来,“这座城市对外地人热情,不排外,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邻里相处,对从四面八方来的人都有着一种包容、一种理解”。她由衷感到,自己更热爱退休后的生活,更热爱广东这个地方,这里让她和孩子们找到了家的感觉,“在东莞生活这么多年,我觉得这里就是我的家,是我的第二故乡”。
人物小档案
王麦芝,上世纪70年代的大学生,曾为河南省泌阳县第一高级中学物理教师,《泌阳奇案·广州洗冤》主人公,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母亲”,2009年退休后南下广东东莞定居。
记者手记
放下、感恩,向前看
在采访王麦芝老师的过程中,“感恩”与“感谢”是她最常提及的词语。那段“天塌下来”的日子,因一组报道发生了转折——羊城晚报的文章像一束光,照进她几乎破碎的世界,不仅还了她的亡夫一份清白,更让两个孩子得以在阳光下健康成长,让她能够继续堂堂正正地站在人世间。
“该放下就坦然放下,向前看。”如今的王麦芝,语气里多了许多豁达与爽朗。提到现在的生活,她有了发自内心的笑容。一路走来,太多人伸出援手,有些甚至成了亲人一般的存在。他们不仅帮助她渡过了难关,更让这个家重新相信人间有情。
艰难的人生总是容易引起共鸣,但真正打动人的,是王麦芝身上的坚韧与尊严。曾多次采访王麦芝的颜长江说,王麦芝是他平生见过的,人生态度最正、人生毅力最顽强的人,“她是做老师的,看上去有河南人特有的朴实,但更有一个老师应有的端庄、谨严,与对所有人的责任意识”。
从绝望到希望,从哽咽到笑声,我在王麦芝身上看到了一个平凡人最为高贵的精神:不是在顺境中微笑,而是在荆棘中依然选择正直、感恩,并带着尊严——向前看。
致读者诸君
在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系统性变革全面启动之际,羊城晚报常态化开展“寻找当年的你”活动,征集读者用户与羊城晚报的情缘故事线索。您可以通过羊城派客户端“记者帮”报料,或私信羊城晚报微博号、羊城晚报微信公众号提供宝贵线索、讲述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