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南粤丰碑”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宣讲活动在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举行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侯梦菲 通讯员 叶婷婷 张宁劲
9月16日上午,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礼堂内庄严肃穆,鼓声铿锵。“致敬南粤丰碑”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宣讲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活动通过主题宣讲、致敬老兵、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重温抗战历史,弘扬英烈精神,激励社会各界尤其是部队官兵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凝聚磅礴奋进力量。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共同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92962部队协办。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创出席活动并致辞,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林海利,中国人民解放军92962部队领导李勇,百岁抗战老兵谭英以及海军官兵等300余人参加活动。
烽火记忆,赤子心声
活动在92962部队官兵表演的《强军战鼓》中拉开帷幕,豪迈的鼓点瞬间点燃现场气氛。随后,来自各个领域的8位优秀英烈讲解员先后登台,深情讲述感人至深的英烈故事,展现普通人在民族存亡之际的非凡选择。
“1939年5月,马来西亚槟城码头,白雪娇瞒着家人,冲上一艘老旧的轮船。”广州华侨博物馆讲解员张思奇以《一滴微力》为题,讲述了南侨机工白雪娇瞒着家人回国抗战的事迹。从富裕侨商之女成长为滇缅公路上的机工,支撑白雪娇的,是那封未寄出的信中的话:“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汪洋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来自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的讲解员熊辉化身“一条红丝巾”,讲述了华侨党员钟若潮与妻子王丽从新婚到抗战牺牲的动人故事。深情独白中,一条定情的红丝巾见证了爱情的甜蜜、战争的残酷和信仰的永恒,传递了铭记英雄历史、传承抗战精神的深刻主题。
广州博物馆讲解员姚亮则在《文化救亡 以笔为枪》中,重现了《救亡日报》在广州沦陷前夜坚持出报、传播真相的历史场景:报社全体人员手持火把,冒着被敌机发现的风险,将报纸送往百姓家中。在广州的293天里,《救亡日报》将“团结抗日”的呐喊传遍了南粤大地。
民族脊梁,不可征服
当铁蹄踏碎故土,当烽烟遮蔽苍穹,有这样一群脊梁挺立的身影,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他们用生命证明——中国是不可征服的!
“父母大人膝下:久未请安,实属不孝,每念于此,心如刀绞。然儿已立誓,忠孝难两全,故只能不孝而致力研造飞机。”这是“中国航空之父”冯如写给父母的一封家书。广州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讲解员李思奇以《扶摇》为题,讲述冯如“航空救国”的故事。从1909年自制飞机试飞成功,到1912年献出生命,冯如用短暂的一生托起民族的飞天梦想。
紧接着,来自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管理中心的讲解员文丽雅、袁霞、温海汕和广州市国防教育中心的讲解员李彦仪以情景宣讲形式,再现那段血火交织的历史,发出“中国不可征服”的时代强音。
当天,最动人的当属百岁抗战老兵谭英登台接受致敬的环节。18岁时,因目睹日军在中山的暴行,谭英决定加入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战火纷飞中,她投身伤员救治与抗日宣传工作,并积极为前线游击队筹措经费物资。在女儿黄秀华的陪伴下,谭英缓缓上台,面对满场官兵,她目光坚定,寄语年轻官兵:“保家卫国”。女儿黄秀华则讲述了母亲曾用棺材掩护伤员穿越封锁线的惊险经历。最后,谭英与女儿一起唱起抗日战争时期经常传唱的歌曲——《我不能把枪放下》,字字铿锵,令人动容。
铭记历史,勇毅前行
本次活动通过深入挖掘和生动讲述南粤大地上的抗战故事,引导广大官兵和广大退役军人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情怀,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奋进力量。
“广东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王创表示,希望全省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部门不断健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利用长效机制,系统梳理广东红色资源,切实担负起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培育尊崇英烈社会风尚的使命职责;希望全省广大退役军人大力弘扬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从中汲取前行力量、传承优良作风,充分发挥服务高质量发展突击队生力军作用;希望媒体进一步讲好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退役军人的故事,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让主旋律充盈主战场,引导全社会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烈属。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据悉,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和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此前还联合策划、举办了“致敬南粤丰碑”抗战故事进校园活动,并先后走进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华阳小学等学校,宣讲抗战历史故事、致敬南粤抗战老兵、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记者手记
抗战精神代代相传
当百岁抗战老兵谭英在家人搀扶下走到舞台中间时,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看到谭奶奶抬手敬礼的那一刻,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我心中骤然变得具象又立体。”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文职人员张家树如是说。
同样受触动的,还有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文职人员李强。新婚三日便离家投身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王有德、向社会各界传播日军暴行的《救亡日报》……“通过讲解员的动情讲述,我了解了更多发生在广东的抗战故事。”李强说,自己从抗战英雄身上汲取到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被抗战精神所激励的还有广大青少年: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国防班的同学们立志报考军校,以实际行动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华阳小学的孩子们则在聆听完英烈故事后,用一幅幅手抄报表达敬意。
“听了东江纵队烈士后人邓民瑞奶奶讲述的《风炉街情报站》的故事,我才知道,原来在离我们这么近的地方发生过这样惊心动魄的抗战故事!”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三年级12班的王昕悦对抗战英烈的勇气充满钦佩,并动情地写下“好好学习、保卫祖国”的感言。
在南粤大地上,抗战的记忆从未褪色,英雄的故事仍在传唱。正如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军士袁晨所说的那样,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自己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聚焦备战打仗、忠诚履职尽责,并将伟大的抗战精神转化为强军兴军的强大动力。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管理中心
广州市国防教育中心
广州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广州博物馆
广州华侨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