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全市中小学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在海幢街辖内校园门口,一群身着红色马甲、头戴红帽的“广州街坊”也早早来到学校周边,在上学高峰时段开展义务护学行动,默默守护孩子们上学安全。
从护学到巡逻:居民自治的温暖力量
据悉,海幢街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在南华中居委会及治保主任的带领下,这支治保会志愿者队伍由当初的几个人,慢慢发展成十几人的队伍,并且不断吸纳社区热心的党员、居民群众加入。
除了自发组织护学行动,这支队伍也成为社区治理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坚实力量。“这也是社区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充分发挥群防群治机制作用的实践探索。平日里,志愿者们活跃在社区的主要街巷、小区、人员密集场所及重点位置,通过‘动态巡’、‘定点防’、‘每日查’相结合的方式,有效预防和减少违法案件发生。他们全面排查外来人员、可疑人员及不稳定因素,及时反馈各类信息,筑牢辖区社会治安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海幢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人人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新貌
志愿者们不仅是社区的“移动天眼”,还是邻里纠纷的“调解员”和社区文明的“宣传员”。
南华中社区属于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自从有了这支治保会志愿者队伍,社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开学日的护学行动只是这支队伍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每逢重大节日或社区活动,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不仅是社区的安全守护者,更是社区文化的传承者。
节假日,南华中社区治保会志愿者们便格外忙碌。他们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休闲时光,穿上红马甲、戴上袖标,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节日专项巡逻工作。他们的身影,成为节日里社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在春节、国庆等长假期间,社区治保会制定了详细的排班表和巡逻路线。志愿者们以小组形式,每天分时段对社区主干道、老旧楼院、电动车集中停放点及人流密集区域进行反复巡查。他们密切关注消防安全隐患、可疑人员进出等情况,并及时劝阻飞线充电、楼道堆物等危险行为。一旦发现异常,立即上报社区工作人员及社区民警,并协助工作人员快速处理,有效防范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海珠花市举办期间,南华中社区治保会的志愿者们全员上岗,不间断地在花市区域及周边社区开展联动巡逻。他们不仅协助疏导人流、规范摊位秩序,还耐心为游客指路答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成为社区友善形象的“流动窗口”。
“老带新”温情延续,传承社区治保会精神
在南华中社区,治保会志愿者队伍不仅是一支治安力量,更成为一个传递温情与责任的接力站。这支以退休长者为主体的队伍,十多年来风雨无阻地坚守在社区服务一线,而“老带新、传帮带”的机制,正悄然推动着志愿精神的代代延续。
队伍中年龄最长的成员已75岁,随着部分老成员因身体原因逐渐退出,社区党委和居委会积极行动,主动发掘辖区内新退休、有热情、有能力的居民,鼓励他们加入治保会,接过志愿服务的“接力棒”。这些“新鲜血液”不仅带来了更充沛的体力,也引入了新的思维方式,让社区基层治理更高效。
“‘老带新’远不止于工作方法的传授,更是一种社区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延续。老队员带领新成员走访街巷、熟悉社区,分享多年来调解纠纷、识别风险的实际经验。他们传递的不仅是经验,更是对社区深沉的责任与情感。新成员则在实践中快速成长为‘守护者’,并不断反馈新的活力和创意。”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进一步弘扬群防群治的优良传统,持续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海幢街道办事处、海幢派出所、南华中社区,近日对社区治保会志愿者开展慰问活动,充分肯定他们为维护辖区治安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志愿者们对街道和社区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表示将积极贡献力量、共同守护社区。
南华中治保会志愿队的长年坚守和温情服务,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接下来,海幢街道将不断推广社区治保会志愿队的实践经验,凝聚民心民力,拓宽基层服务范围,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建设平安、和谐、美好的社区环境。
通讯员 王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