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沙龙中,专家们认为广州南沙应从多方面高标准谋篇“十五五”。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打造高水平科创平台,吸引全球顶尖科研机构和人才集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二是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合作,共建产业集群,提升整体竞争力。三是推进城市功能升级,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新中心,提升城市品质和服务水平。四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有机统一,打造绿色宜居的城市环境。通过这些举措,助力南沙在“十五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8月4日,以“‘十五五’聚势湾区 南沙领航现代化”为主题的第八期南沙观察家沙龙活动在北京举办,旨在以“思想引擎”推动南沙区高标准谋划“十五五”高质量发展蓝图,助力南沙区现代化建设。
与会专家表示,南沙区作为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在“十五五”时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实践具有示范意义。
与会者指出,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关键之年,对南沙意义特殊,既是建区二十周年、自贸区建设十周年,也是《南沙方案》第一阶段目标的“中考”之年。中国经济信息社总裁曹文忠在会上表示,值此关键节点,南沙正加速建设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履行国家赋予的使命。
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袁飚介绍,近年来,南沙区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今年上半年,南沙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增速居广州市前列。同时,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南沙区上半年进出口1479.3亿元,贸易规模稳居全市首位,同比增长17.5%。“十五五”时期,南沙区将进一步提升经济实力、扩大改革开放和优化产业结构,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实现大发展、大跨越。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周绍杰建议,南沙“十五五”规划应着力打造开放、创新、宜居三大高地。为此,需充分利用包括贸易便利化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及产业先发优势在内的区位与政策叠加优势。例如,在贸易便利化政策方面,南沙自贸区已累计形成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并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周绍杰同时强调,在“十五五”期间,南沙还需进一步优化科技、金融、人才等发展环境,加速吸引国际顶尖金融机构、科研团队和高端人才等要素的集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海峰认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是《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南沙在“十五五”时期的重要使命。南沙要解放思想,勇于担当,大胆创新,明确认识到开放的科技创新环境对于南沙“十五五”时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他建议,南沙进行“十五五”规划时,既要突出自身优势与特点,也要找准标杆。
“‘十五五’时期,南沙要立足大湾区顶层战略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利用好‘一国两制’实践新阶段的制度与政策优势,找准产业的比较优势与精准增长点。”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说,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与前海、横琴等重大合作平台做到协同协调、互补发展。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探索、构建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制度型开放框架,打造基于创新规则的新发展秩序。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陈耀认为,“十五五”时期,南沙要承担好大湾区战略支点的角色,城市规划、治理要从规模扩张到品质跃升。
在会议的互动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围绕南沙区未来发展策略、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式现代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提出了前瞻性建言。
文 | 记者 江皓轩 通讯员 丁正威
图 | 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