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心区首个小连片危旧房改造项目小石集迎来重要节点,“原拆原建”工程于 9 月顺利完工。该项目聚焦危旧房改造,秉持“原拆原建”理念,保留了原有建筑的特色与韵味,同时进行现代化升级。通过精心规划与施工,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还传承了城市的历史文化。这一成果为广州中心区的危旧房改造提供了范例,展现了城市更新与历史传承的完美结合,对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羊城晚报讯 记者陈玉霞、通讯员祝健轩报道:继去年广州市花都区集群街2号完成全市首例“原拆原建”危旧房改造后,广州中心城区越秀区近期也有“原拆原建”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方面介绍,该区的洪桥街小石集项目已于5月开工,并将于今年9月完工。
越秀区“黉桥·小石集”项目(下称“小石集”),涉及17栋建于上世纪60-80年代的1-4层低矮老旧建筑,共有商、住户45户82人。建筑多为砖木结构,部分楼栋经评估为C、D级危房。广州市住建局将小石集纳入广州危旧房改造首批试点项目,明确“企业+居民”小连片自主更新模式,确定“原拆原建”改造策略。
据介绍,由于是首个中心城区危旧房连片“原拆原建”项目,小石集项目在推进过程中,产生了诸多新领域的新问题。市住建部门会同市规自部门、越秀区经反复研究,决定采用“统一设计、归集产权、整体报批”的模式,对房屋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既确保改造后的建筑风格和功能布局协调统一,又解决了宗地权属人不同的问题。
据介绍,项目公房部分规划建设4层,在项目一楼增设约250㎡公共服务空间,规划嵌入社区颐康服务站及普惠托育点,完善“一老一小”群体服务保障,满足辖区民生需求。此外,首层骑楼设置健康茶饮、新街市等功能用途,二到四层保留居住功能,引入项目建设方整体运营,将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租商融合”新业态。另据测量,“原拆原建”前小石集西侧与邻近建筑中间的内街巷小石街,最窄处只有2.7米,消防车无法通行。参与部门经过协调讨论,决定通过建筑首层设计骑楼退距4米,为消防车通行预留空间,消除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