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上半年 GDP 同比增长 3.8%,这一成绩彰显了其经济的韧性与活力。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广州凭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协同发展,以及科技创新的推动,实现了稳定增长。消费市场的持续回暖,外贸的稳定态势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这表明广州在应对挑战的同时,积极挖掘自身优势,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为全年经济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杭莹报道: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5年上半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15080.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2.34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3705.87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11262.78亿元,增长4.3%。
低空经济产业加速成长
汽车制造业继续承压
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36.01亿元,同比增长4.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三大支柱产业中,汽车制造业在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继续承压,增加值同比下降5.7%,但在部分车企加快产品转型和新车型持续热销带动下,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7个百分点;新能源车产出加快,累计产量同比增长9.5%,比一季度提升8.8个百分点。
“两新”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带动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3%、7.5%。重点布局的低空经济产业加速成长,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1%,民用无人机产量快速增长37.7%。
服务业方面,1-5月(错月数据),全市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2%,比1-2月提升1.1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中,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8.7%。
十五运会预热升温,带动体育业加速快跑,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6.7%。
社零总额同比增5.9%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消费方面,上半年,全市消费市场显现韧性,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1.22亿元,同比增长5.9%,比一季度提升2.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零售商品中,新能源汽车(增7.1%)、通讯器材类(增15.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27.6%)、家具类(增3.3倍)等购置换新补贴覆盖领域的商品消费需求旺盛,零售额较一季度明显提升。
收入方面,上半年,广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310元,同比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68元,同比增长5.6%。民生重点领域财政支出保障有力,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支出分别增长12.0%和3.0%。社会领域投资加快推进,教育(增14.3%)、体育(增21.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14.7%)投资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交通运输总体向好
金融市场稳健发展
上半年,全市交通运输业客旺货畅汇聚流量,总体增势稳中向好。全市客运量累计1.63亿人次,同比增长0.9%;其中,航空、铁路运输趋向活跃,实现客运量分别增长2.7%和3.8%;白云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4003.59万人次,增长9.2%,其中,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大幅增长23.9%,航空枢纽优势进一步巩固。货运市场稳中有升,实现货运量4.50亿吨,增长2.4%,其中,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2.7%,集装箱吞吐量增长7.6%。
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7.69万亿元,同比增长4.8%。存款余额9.23万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住户存款增长10.5%。贷款余额8.46万亿元,增长5.0%,其中,住户中长期经营贷款、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增长9.8%和10.0%,市场信贷需求旺盛。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撑有力,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4.7%、22.9%和15.6%。
广州市统计局分析,总的来看,上半年广州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结构向优的发展态势,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但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内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还需持续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