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构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通过三大路径迈向全球海洋经济高地。一是强化科技创新,推动海洋科技研发与应用,提升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如深海探测等领域取得突破。二是深化产业融合,促进海洋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打造海洋旅游、海洋生物医药等多元产业集群,拓展经济增长空间。三是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海洋经济治理,吸引国际资本和高端人才,提升深圳海洋经济的国际影响力,助力实现 5400 多亿年产值目标,推动深圳海洋经济蓬勃发展。
海上新广东
广东现代海洋经济深调研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宋王群
海洋经济年度总产值达540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4.7%;集聚涉海经营主体11万家,涵盖船舶制造、海工装备、海洋服务业等全产业链环节;建成各类涉海创新平台86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27个……这是目前深圳海洋经济发展取得的一份亮眼成绩单。
近年来,深圳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绿色能源技术突破、文旅融合体验升级、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三大路径,积极构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朝着全球海洋经济高地大步迈进。
绿色领航
筑牢港口竞争力
近日,深圳籍C型罐式LNG加注船“新奥普陀号”缓缓靠近“新加坡快航”轮,随着7755立方米LNG燃料加注完成,盐田港今年以来LNG加注量突破28.5万立方米,超去年全年加注总量,成为全国第二大保税LNG加注中心。
盐田港三年内实现了保税燃料加注“三级跳”。2020年,国内首个海上国际LNG加注中心落户盐田港;2021年6月,深圳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油首单加注在盐田港完成;2022年11月,盐田港区完成深圳国际航行船舶LNG首船加注,助力深圳港成为全球第四、全国第二、华南首个具备码头装卸与LNG加注同步作业能力的港口;2023年1月,盐田港进一步实现华南首次“保税”LNG加注。
2024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广的深圳经验之一,便是“构建水上液化天然气(LNG)燃料加注海事服务体系”。深圳通过建立健全水上LNG加注作业安全监管海事法规标准体系,创新相关监管服务体系,推动深圳港LNG加注时间从18小时降至10小时,率先实现国内“一港双船”同时安全加注。
无独有偶。随着全球航运界积极推进绿色转型,寻求可持续性替代燃料,甲醇动力船舶订单呈爆发式增长。今年交付的285艘新造替代燃料船舶中,约25%已采用甲醇燃料,绿色燃料加注能力成为衡量港口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今年6月,深圳海事局、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联合发布《深港甲醇加注作业安全核查指引》,并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海事处支持,同步作为可参考的技术指引在香港发布,为深圳、香港水域内甲醇燃料加注作业提供了具体操作的参考标准,有力推进了船用绿色燃料加注区域合作,为深港合力共建全球船用绿色燃料加注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绿色燃料加注能力成为衡量港口竞争力的核心指标。深圳通过LNG和甲醇双燃料布局,满足国际船舶多样化需求,巩固全球航运枢纽地位。
生态赋能
打造旅游新名片
深圳拥有114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60.5公里海岸线、56个沙滩和51座岛屿,森林覆盖率达40.68%,空气质量优良率长年保持高位。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全年接待游客1.85亿人次,同比增长10.8%;旅游总收入达2650亿元,同比增长11.3%。海洋旅游作为核心板块,通过滨海度假区升级、邮轮游艇产业拓展、水上运动赛事举办等举措,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引擎。
近年来,全球最大乐高乐园、金沙湾国际乐园度假区、全国首个国际暗夜社区、“中国杯”帆船赛、粤港澳大湾区海上龙舟赛纷纷落地深圳。深圳还通过打造“旅游+海洋”“旅游+天文”“旅游+户外”“旅游+文化”“旅游+美食”等特色旅游消费场景,片区化开发三大滨海片区:月亮湾-海贝湾规划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杨梅坑-鹿嘴对标5A级景区,完善水上运动设施;东西涌-天文台擦亮国际暗夜社区品牌,构建“世界级生态滨海度假区”。
同时,深圳通过开通5条海上观光、10条直升机观光航线,开发“空中看大鹏”低空旅游产品,结合无人机运输完善配套服务,形成“下海+上天”立体体验,打造旅游新名片。深圳国际邮轮母港串联21艘国际邮轮、40余条航线,联动低空观光、滨海商业,形成“邮轮 +海上旅游+低空体验”立体网络。
创新驱动
引领产业新升级
具有“海上高德地图”之称的船舶自主导航系统,能够预测海上天气、避开极端天气,并结合船舶载重、洋流方向自动算出最节油减碳的航线;仿生型潜水器“仿生鱼1号”,以其独特的外形和隐蔽性强的特点,应用于水下环境监测、海洋大数据采集等场景;号称“海底23魔方”的全球最大深海基因库,为海洋生物医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因资源……深圳在海洋制造领域涌现出多项高科技,已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集聚涉海经营主体11万家,建成各类涉海创新平台86个。
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深圳依托华南最大船舶维修改造基地,培育壮大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重点发展深水导管架、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等高端装备,同时推动船舶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支持新能源船舶研发与制造。
在AI领域,深圳积极布局无人船艇、水下机器人、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等前沿领域,实施“20+8”产业集群计划,推动绿色智能船艇、水下机器人等重点方向发展,编制《游艇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水下机器人产业培育实施方案》,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目前,深圳已形成从设计研发、总装建造到应用服务的完整海洋高端装备产业链,全面布局海洋新兴和未来产业,积极探索具有引领性和战略性的海洋经济新赛道,推动海洋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