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将新建 4 个湿地公园,这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位于白云区的湿地公园将为城市增添一片绿色氧吧,丰富市民的休闲空间,提升周边环境质量。增城区的湿地公园则能更好地保护当地的湿地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成为珍稀物种的栖息地。这些湿地公园的建设,不仅有助于改善广州的生态环境,还能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享受生态之美的场所,推动广州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实现生态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好消息!广州将新建4个湿地公园!
广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日前发布《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湿地保护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下称《规划》),为未来湿地保护工作提供“路线图”。
《规划》显示,广州湿地资源丰富多样,内陆湿地多、滨海湿地少。全市湿地面积68331.48公顷(不含浅海水域),占广州市国土面积比例为9.19%。
其中,红树林地、沿海滩涂、内陆滩涂、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森林沼泽、沼泽地、水库水面等湿地面积38365.55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比例为56.15%;坑塘水面(不含养殖水面,下同)、沟渠等湿地面积29965.93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比例为43.85%。
《规划》立足广州市湿地资源现状,以“三区六廊三核九芯”湿地保护空间格局为基础,以保护优先、系统治理、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为目标,以强化资源管理、夯实分级分类保护、完善保护体系、开展生态修复、推进湿地合理利用、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提升保护管理水平为抓手,系统部署湿地保护工作,全面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充分发挥湿地综合效益。
据介绍,“三区六廊三核九芯”中的“三区”指北部山地河湖湿地涵养区、中部城镇平原湿地品质提升区、南部滨海水网湿地功能优化区;
“六廊”指珠江前后航道湿地廊道、沙湾水道湿地廊道、横沥—凫洲水道湿地廊道、流溪河—珠江西航道—洪奇沥水道湿地廊道、蕉门水道湿地廊道、增江河北段—东江—狮子洋湿地廊道;
“三核”指海珠湿地、花都湖湿地、南沙湿地保护核;
“九芯”指麓湖—东濠涌湿地、大沙河湿地、白云湖湿地、荔湖湿地、海鸥岛红树林湿地、天河湿地(公园)、埔心湿地、蕉门河湿地、风云岭湿地九处重点保护湿地。
《规划》明确了14项湿地保护重点建设工程及建设目标,推动保护成果共建共享。在高质量推进湿地公园建设方面,提出到2025年,提升广东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广东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广州南沙湿地地方级湿地公园等3个“湿地公园+”。
到2035年 ,新建
白云区江高湿地公园
白云区黄金围湿地公园
增城区官湖湿地公园
增城区小楼湿地公园
等4个湿地公园
全市湿地公园数量不少于2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