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华区福城街道积极探索多元调解机制。通过整合司法、行政、社会等多方力量,设立多个调解平台。在基层矛盾处理中,该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及时化解各类纠纷。调解员们凭借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耐心倾听双方诉求,找准矛盾根源,提出合理解决方案。这不仅有效避免了矛盾升级,还为当事人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多元调解机制筑牢了社会治理防线,促进了福城街道的和谐稳定,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基层治理范例。
近日,深圳市龙华区福城街道成功化解一起持续三年的厂房租赁纠纷,这场牵涉多方主体、法律关系复杂的矛盾在“1+N”联调机制推动下达成和解,成为当地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活案例。
据悉,2023年4月,某餐具公司与某生物公司签订《租赁合同》及《物业委托管理合同》。因生物公司拖欠租金达六个月,餐具公司于2024年12月提出解约,并于2025年3月将厂房移交新业主张先生。此后,物管公司与生物公司在厂房使用费、水电费结算及腾退事宜上产生分歧,双方于2025年7月向社区申请调解。
面对这起时间跨度长、涉及主体多的纠纷,福城街道迅速启动“警社联动”机制,秉持“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社区”原则,组建由社区、警区、司法所、平安办、法律顾问及观澜法庭组成的“1+N”联调小组。调解过程中,专业律师全程提供法律支持,确保程序合法合规;民警同步开展情绪疏导,化解双方对立情绪。经过多轮协商,最终促成各方达成一致协议。
近年来,福城街道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积极探索多元解纷路径,除完善“警社联动”机制外,还培育形成吴亦军调解工作室、“阿龙”网格工作室等一批品牌调解力量。这些工作室充分发挥调解员、网格员的专业优势,联动民警、法律顾问、楼栋长等多方力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及时回应群众急难愁盼。
未来,福城街道将继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始终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治理难题,以法治思维厘清权责边界,以柔性手段疏通症结堵点,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向法治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努力实现“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的治理格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李薇 黄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