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通过“工改工”项目实现村集体年收入暴增八倍,有力助推了城乡融合。“工改工”将低效工业用地转为高效工业用地,引进优质企业,提升土地价值。这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丰厚的租金收入,还促进了当地产业升级和就业增加。企业的入驻带动了周边基础设施的完善,改善了乡村环境。同时,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更加顺畅,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推动了城乡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广州增城区仙村镇上境村,一片昔日容积率仅0.34的低效工业区正经历华丽蝶变。49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拔地而起,数十家高新企业陆续入驻,这个通过“留用地置换高标准厂房”模式改造的项目,不仅带动村集体年收入从150万元跃升至1200万元,更成为广州首个实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的工改标杆。
破局:创新模式激活沉睡资源
为了激活沉睡的土地资源,仙村镇创新性地构建了“政府引导+国企参与+市场主导”的复合型开发模式,打出了一套土地要素改革的组合拳。
针对上境村780亩的碎片化土地,成立三级工作专班,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17万平方米的建筑清拆工作,将容积率提升至3.0;在沙滘村的300亩低效用地改造中,引入前期服务商提供的技术支撑;积极推动京东等企业自主改造,成功释放33万平方米产业空间。
“通过20条改革措施,让辖区土地都焕发新活力。”仙村镇有关领导表示,以土地要素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工改工”推动低效用地向高质量产业空间转型,实现土地效能、产业层级、城乡发展的三重跃升。
走进万洋众创城,可以看到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产线正在忙碌运转。作为仙村镇重点打造的产业园区,万洋众创城预计引进300家企业,未来年产值有望突破83亿元。而沙滘村产业园则聚焦新能源汽车赛道,规划引进60家高新企业,其中包括2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园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共富:多元路径赋能乡村振兴
在上境村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中,仙村镇创新了清退补偿机制,采用货币补偿、留用地实物落地及指标置换集体物业等方式,有效破解清租等难题,让村集体年收入实现八倍跃升。
在沙滘村,区、镇、村探索国企、社会投资等多种形式开发留用地,不仅填补商业、服务业的配套空缺,还提升了园区的综合服务水平与村集体长期收益。随着两大园区产业升级发展,已创造就业岗位1.75万个,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
如今,随着更多高质量产业空间的加速释放,仙村镇正以土地改革为支点,撬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全新未来。村民们纷纷表示,现在村集体既能收租金,又能在家门口工作,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文|记者 马灿 通讯员 龙永辉
图|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