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船海装备领域国际会议在南沙举行,此举吹响了人才“集结号”。船海产业对人才需求迫切,“单项冠军”式人才尤为关键。会议为行业人才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技术与理念的碰撞。通过分享经验与成果,提升人才专业素养。同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汇聚南沙,推动船海产业创新发展。以“单项冠军”为目标,培养具备精湛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将助力我国船海产业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为海洋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7月5日至6日,首届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暨第三届未来海上人居工程发展技术研讨会在广州南沙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中国、英国、新加坡、荷兰、韩国等国家的院士专家、工程技术领袖、产业领军人物及政府代表共400余人参加,吹响全球海洋领域高端人才南沙“集结号”,南沙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家炳出席研讨会并致辞。
会上,国际海洋产业发展联盟(南沙)同步揭牌成立,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广州海洋实验室张偲院士,省科协专职副主席、粤港澳大湾区工程师联合体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佑英等共同揭牌,旨在拓展南沙海洋产业合作网络,为产业转型升级与合作提供智力支持。
此次研讨会是南沙发力深海领域的一个体现。此前召开的中国·广州·南沙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南沙将依托海港优势,聚焦基础设施、海洋服务、文旅、贸易创新、先进制造、关键技术六大领域,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推进海港、空港、数港、金融港、人才港“五港联动”,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
产业强基:经略海洋资源禀赋
一连两场盛会举办,源于南沙发展海洋产业所具备的先天优势。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几何地理中心,803平方公里区划面积,近100平方公里战略留白土地,南沙拥有发展海洋产业的广阔腹地。随着我国海洋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超2万亿元,连续30年全国领跑,南沙海洋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
港口方面,南沙港区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开辟170多条外贸航线。重大项目上,广州港南沙港区五期工程将新增4个20万吨级泊位;全球首艘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在南沙交付。产业集群方面,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产值近320亿,汽车产业产值超1400亿,绿色石化与新材料产业产值305亿。重大科技设施方面,冷泉装置在南沙启动建设,“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海洋地质六号”赴南极科考,“金牛座”海底机器人完成千米级埋缆作业。
企业创新:深海智造“破冰”出海
南沙企业加速创新。成立仅2年的深海智人(广州)技术有限公司,在18个月内从实验室走向国际市场,签下阿联酋电信集团千万美元订单,实现中国深海机器人首次商业化出口。公司CEO马亦鸣表示,南沙务实高效的支持是企业发展的底气。2018年落户的派格水下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依托南沙资源,与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合作,今年向中海油交付了全球首套深水水下双井口吸力桩和3000米级超深水海底泥浆举升泵。南沙正推动中船黄埔文冲总部、中威碳纤维船舶基地、南沙海洋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船海装备“智造走廊”。
链式跃升:智力支撑场景拓新
作为临港经济支柱,南沙已形成以智能网联汽车、船舶海工装备、绿色石化新材料等为核心的制造体系,2024年产值2300亿元。科研方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等8家高水平涉海院所扎根南沙。应用场景方面,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大湾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持续拓展场景创新。政策方面,15%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中35个产业直接与海洋相关;新出台的“南沙金融30条”支持发展海洋产业及航运金融、海上保险等业务。广东海事局公告将创新港澳游艇管理模式,南沙客运港有望成为“港艇北上”首批出入境口岸。
人才汇聚:服务产业打造“强磁场”
7月6日,国际海洋产业发展联盟(南沙)理事大会首次会议召开,超50家会员单位出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局长王巍致辞。大会选举产生联盟第一届理事会成员,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当选为首任理事长单位。据悉,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加快建设全海洋动力中央实验室(MHRF),建成后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的大型海洋工程实验中心。
据了解,联盟将致力于构建大湾区海洋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促进教育、科技、产业人才一体化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联盟成立是南沙实施船海产业重点人才培育项目的重要举措之一,南沙将通过精准引育、技术攻关、载体建设等五大行动,打造船海产业人才单项冠军。
今年以来,南沙落实“百万英才汇南粤”计划,围绕“万名英才聚南沙”目标,推出“研学游玩”“实习实践”“创业就业”引才三部曲,并配套“图南之智”“青出于蓝”等政策,提供免费住宿、实习交通补贴、零元创业等支持。3月16日至今,已安排免费住宿2.3万晚次,近1700人申请交通补贴。南沙持续举办招聘会,广船国际等企业在天津大学招聘会开出百万年薪揽才。
7月7日起,南沙将正式启动“图南之智”——2025南沙船海产业大学生暑期实习计划,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180名大学生将来到广船国际、黄埔文冲、广州海洋实验室等重点单位开展为期2个月的实习。
向海图强的南沙,正依托“五港联动”的澎湃动能,汇聚全球智慧与力量,在挺进深蓝的壮阔征途上奋楫争先。
文 | 记者 江皓轩 通讯员 南宣
图 | 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