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海珠,“书记工作室”成为解决社区难题的“良方”。工作室由书记领衔,汇聚各方力量。他们深入社区,倾听民声,精准把握居民需求,如老旧小区改造、环境整治等难题,通过积极协调资源、制定方案,有效推动问题解决,让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同时,工作室还注重培育社区人才,开展各类培训和活动,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为社区的和谐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成为社区治理的典范。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怿韬
家住广州市海珠区的居民,若遇社区“疑难杂症”,如今有了新解法——找身边的“书记工作室”!记者7月4日从海珠区委社会工作部获悉,该区创新推出以优秀社区书记命名的“书记工作室”机制,目前已有7个工作室投入运行,成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培养社区后备力量的重要平台。
实战解题:协商共治化解“烦心事”
在海幢街杏坛社区的“侯海容书记工作室”,一场“金点子献策会”正热烈进行。广州市海珠区海幢街杏坛社区党委书记侯海容组织居民、党员、楼长围绕环境卫生、设施改造、矛盾调解等热点展开讨论。通过集思广益,多项困扰居民的“烦心事”迅速形成解决方案。
龙凤街康隆社区的“蔡海峰书记工作室”则开设了“社区微治理课堂”。社区党委书记蔡海峰不仅邀请反映问题的居民,更组织社区党员、新进人员和年轻骨干共同参与。课堂既聚焦解决治理痛点难点,也注重传授协商议事、资源整合等实务技巧。一次微治理课堂下来,问题有了解决方向,年轻干部也在课堂上了解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升了年轻干部在社区工作的能力。
据悉,“侯海容书记工作室”今年以来已收集到好建议30余条,工作室通过“书记牵头、党员领办、居民监督”模式,推动18条“金点子”落地见效,惠及200余户商户群众。“蔡海峰书记工作室”则成功培养出一批社区储备干部,更好为居民服务。
经验传承:锻造基层治理“生力军”
海珠区拥有众多经验丰富的优秀社区书记。如何在他们升迁调动后,确保宝贵经验得以传承,让年轻干部顺利“接棒”?“书记工作室”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机制。
海珠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该区从270位社区书记中遴选业绩突出、经验丰富者,经审核后成立以其姓名冠名的“书记工作室”,4月起陆续运行。
“依托‘书记工作室’,社区书记可通过制定带教计划,传授工作理念和方法,提升社区工作队伍的能力。”海珠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书记工作室”制度下,社区书记可以通过研讨会、社区治理微论坛等形式,探索解决社区治理难点的新方法;搭建“书记沙龙”等交流平台,促进经验互鉴;挖掘社区特色资源,打造区域党建品牌;组织“专家”会诊,针对复杂问题,特别是涉访涉诉问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出矛盾化解长效机制或解决方案,并跟踪评估,确保问题有效治理。
在上述过程中,社区书记可以邀请社区的年轻干部观摩乃至参与社区事务的处理过程,用自己的经验向年轻干部“传帮带”。通过“书记工作室”,不仅让困扰社区的“疑难杂症”有了解决的方向,年轻的社区干部也因“书记工作室”制度获得解决社区问题的宝贵经验。
据悉,海珠区未来将继续深化“头雁领航,实训赋能”工程,让超大城市治理的宏大叙事,在充满人情味、烟火气的社区空间里,书写下“善治有方、邻理和美”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