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睦邻友好与共赢之路的国际之道
创始人
2025-06-21 16:20:18
0

睦邻友好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基础。各国应摒弃零和思维,以平等、尊重、包容的态度对待邻邦。通过加强人文交流,增进彼此了解与信任,筑牢友谊之基。

发展共赢是时代的潮流。各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应注重与邻国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拓展贸易投资渠道,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地区和世界的发展贡献力量。

睦邻友好与发展共赢相辅相成,只有携手共进,才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让和平与繁荣在邻邦间长久延续。


工作人员在吉尔吉斯斯坦贾拉拉巴德地区的中吉乌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开工现场忙碌。

罗曼摄(新华社发)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日前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图为阿斯塔纳地标性建筑总统府。

新华社记者 李涛摄

学生们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的鲁班工坊内学习。

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摄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日前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引发中亚国家政界、学界、媒体及国际舆论广泛关注。多家外媒指出,此次峰会将推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深入,前景更加广阔。中国长期致力于睦邻友好,注重与邻国分享发展机遇,中亚各国渴望与中国发展关系、加强合作,此次峰会成为中亚国家今年最重要的外交盛会之一。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报道,在当前世界格局剧烈变动的背景下,中国正通过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为全球南方合作提供新路径。日本《每日新闻》表示,中国深谙“为邻之道”,以和平合作赢得中亚国家信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机制持续完善 合作平台日益巩固

“相信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将为推动地区发展和增进人民福祉凝结更多智慧、创造更多机遇。”

多家外媒指出,中国—中亚机制不断完善,已成为欧亚大陆区域合作的重要标杆和互利共赢的成功典范。

哈萨克斯坦商业新闻网站指出,自2023年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以来,哈中关系持续巩固,务实合作加速推进。哈萨克斯坦政治学家扎里娜·叶斯布拉托娃表示,中国是哈萨克斯坦在诸多领域的重要伙伴,“中国方案”注重稳定与发展的兼容协调,体现了推动区域合作的长期性与可持续性。

合作平台的覆盖领域不断拓展,受到中亚媒体积极评价。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晚报》认为,中国—中亚机制影响力不断提升,从经贸拓展至安全、人文、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等多个关键领域,展现出机制建设的系统性和实效性。该报援引社会活动家季列克·乌苏波夫的观点称:“机制正逐步从理念走向实践,反映出共同利益、战略互信和合作意愿的高度契合。”

在全球大国纷纷同中亚国家建立对话机制背景下,中国—中亚机制发展快、合作实、成果多,得到中亚各国高度认可。

俄罗斯《国土新闻》网站刊文指出,2023年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中国提出共建稳定、繁荣、和谐、联通的中亚四点主张,回应了地区国家的普遍关切,赢得广泛认同。文章称,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农业、基础设施、安全合作和文化交流等领域已取得一系列具体成果,合作成效日益凸显。

塔吉克斯坦《阿维斯塔通讯社》指出,中国—中亚机制近年发展迅速,涵盖领域广泛,项目落地速度快,为推动中亚从“资源走廊”迈向“价值高地”注入新动能。

哈萨克斯坦国家科学院院长兼国立农业研究大学校长库里什巴耶夫在采访中称,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中亚国家同中国围绕深挖农业合作潜力、积极发展智慧农业、推动技术人才交流等达成的合作意向,正在一步步转化为现实,这让他对未来的合作与发展更加充满信心。“相信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将为推动地区发展和增进人民福祉凝结更多智慧、创造更多机遇。”他说。

睦邻友好升温 民心基础不断夯实

“‘中国—中亚机制正从国家机制转化为民间纽带,合作在社区基层扎根。”

中国与中亚国家正在以“睦邻友好”为核心理念,积极推进教育、减贫、医疗、文化等民生领域合作,推动双边关系从国家战略向民众层面延伸,获得外媒积极评价。

在减贫领域,乌兹别克斯坦劳动与减贫部副司长西迪科夫表示:“我们正把中国减贫经验与本国实际结合,推动中小城市工业化,为贫困家庭制定专属‘路线图’。”据介绍,乌兹别克斯坦贫困率已从2023年的11%降至2024年的8.9%。

教育方面,中国在中亚设立“鲁班工坊”“孔子学院”以及高校分校,为当地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培训。库里什巴耶夫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科研合作,引入中国的先进知识体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土地沙化等挑战。”

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晚报》报道称,青年交流、语言培训、文化活动等正成为中亚民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活动家季列克·乌苏波夫认为:“‘中国—中亚机制正从国家机制转化为民间纽带,合作在社区基层扎根。”

医疗卫生方面,巴西“其他声音”网站报道称,中国正积极在中亚、非洲及拉美援建医院、派遣医护人员、提供设备支持。联合国卫生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正在以务实方式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为欠发达国家提供可靠支持。

《半岛电视台》网站刊文指出,中国通过实际行动赢得信任,中亚五国正基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战略协作。报道谈到,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正在中亚落地为制度化成果。

俄罗斯《独立报》认为,中国正在通过人文合作项目构建“多层次、常态化、可持续”的合作格局,睦邻友好正由理念化为现实,为地区和平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互利合作深化 发展动能持续释放

“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项目不仅优化了运输网络,也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外媒普遍关注到,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基础设施、能源、农业等传统领域合作持续深化,合作项目稳步推进、成效显著。同时,双方积极拓展合作新空间,在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不断探索新的增长点,推动双边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迈进。

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合作成果加快显现。外媒指出,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双边贸易额保持较快增长,呈现出结构优化、领域拓展、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充分体现出双方合作的互补优势与务实成效。

法新社援引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与中亚地区贸易额已达948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中亚首要贸易伙伴。其中,哈萨克斯坦对华农产品出口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涵盖农业科技、加工流通、口岸检疫等多个环节,显示出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基础设施联通项目持续推进成为另一亮点。日本《每日新闻》提到,中吉乌铁路的建设将显著提升区域货物流通效率。海运方面,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项目一期已正式启用,跨里海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哈铁快运公司总经理达米尔·科扎赫梅托夫指出:“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项目不仅优化了运输网络,也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学家巴克特·巴克塔耶夫表示:“中吉乌铁路、中哈陆港等项目正从根本上改变中亚货物流动方式。”他认为,此类合作不仅有助于区域现代化建设,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重要平台。

中国—中亚合作不断拓展新兴领域,获得中亚媒体积极评价。塔吉克斯坦《阿维斯塔通讯社》指出,阿斯塔纳峰会将进一步激发中亚国家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期待。报道称,双方联合打造的“中间走廊”将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本报记者 徐令缘)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6月21日 第 06 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动力电池... 11月12日,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开幕。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博士在会上发表主题报告,探...
广东发现新物种“佛山掌突蟾” 羊城晚报讯 记者钟泽诗报道: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佛山市发现两栖...
14日起强冷空气“发货” 下周... 羊城晚报讯 记者梁怿韬报道:尽管已“立冬”,但广东气温尚暖。根据气象部门的预计,广东相对温暖的天气,...
全运会上奏乐,猫步走秀亮相 广... 羊城晚报记者 黄婷 实习生 列绮童11月以来,广东人形机器人从幕后火向台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迎来“全...
以下是一些改写“回应民生关切”... 回应民生关切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使命。通过加强政策调研,精准把握民众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举措。在教育方面...
新国标征求意见:新能源车遇险自... 日前,公安部组织起草的国家标准计划《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向社会征求意见,拟在征求意见稿发布后6个...
领克Z20曜红版广州车展上市:... 近日,领克汽车宣布其新车型领克Z20曜红版将于11月21日在广州车展正式上市。新车在外观上延续了Th...
智己LS9旗舰SUV上市25分... 昨日晚间,智己汽车宣布其旗舰SUV车型LS9正式上市,推出两款车型,售价分别为32.28万元和35....
奥迪R26概念车亮相,明年F1... 11月13日,奥迪宣布将首次亮相F1赛场,并发布了全新的R26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展示了奥迪新品牌形象...
以下是一些改写“回应民生关切”... 回应民生关切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使命。通过加强政策调研,精准把握民众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举措。在教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