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十四号线二期首批车站及轨行区顺利移交运营调试。这标志着该线路迈向正式运营的重要一步。移交工作确保了后续调试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地铁的安全运行奠定基础。各部门紧密配合,高效完成移交,展现了专业与协作精神。首批车站及轨行区的移交,将加速十四号线二期的开通进程,为广州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服务,对城市交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彰显了广州地铁建设的卓越成果。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严艺文 通讯员 郑少耿 张晨牧
图/通讯员提供
近日,广州地铁十四号线二期彭边站、鹤南站及嘉禾望岗至广乐中间风井区间轨行区的象征调度指挥权、属地管理权、设备操作维护使用权从建设单位移交运营单位,正式进入运营调试阶段。
两座创造“首次”的车站顺利移交
此次移交的彭边站位于华南快速路与彭上德兴路交汇处东南侧,车站全长161.75米,车站标准段宽度21.9米。车站建设中采用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国内首次将超高性能混凝土应用在地铁车站内部结构施工。与传统现浇站台板相比,UHPC预制装配式站台板具有绿色技术集成、标准化集成、工程化生产、装配式施工等特点,工效与传统相比节约三分之一,所需混凝土材料比传统浇筑减少约59%,有效减少施工污染,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质量水平。
鹤南站是广州地铁首座永临结合结构明挖的车站,车站长155米,为地下三层结构设计,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达24.13米。施工过程中,地铁建设者们首次采用了“永临结合结构明挖顺筑工法”,通过系统性设计创新,实现了临时支护体系与永久结构的有机融合,创新性地将基坑混凝土支撑体系与车站主体结构永久构件相结合,以车站中板、顶板替代传统临时支撑结构。这一突破性实践成功规避了临时支撑拆除产生的建筑废弃物,有效减少建材消耗。
多种工艺在轨行区首次应用
嘉禾望岗站至广乐中间风井区间轨道工程长9.1公里,设置5组单开道岔,2组交叉渡线,涉及4种道床类型,并采用分级减振降噪措施等多种高精技术,配置中等、高等和特殊减振地段。区间轨道工程首次采用“钢轨提前除锈、打磨并焊接”的新方案,将钢轨嵌入到整体道床中,改善轮轨接触关系,从源头和传播途径上控制轨道和车辆的振动噪声影响。
供电系统接触轨安装调整完后,首次应用了接触轨专用测量小车,在轨道上快速推行自动测量数据,一天时间完成全线所有接触轨的数据测量,通过内部存储设备将测量数据发至电脑上后台进行分析,快速查找到接触轨的定位点,调整数据不合格位置,快速实现针对性整改确认。
为确保首批车站及轨行区顺利移交,广州地铁联合广东华隧、广东省建工集团、中铁十九局等参建单位,建立良好沟通机制,推动设计联络、现场施工、设备调试、功能见证等工作,逐项对标移交标准和车辆调试条件,开展系统性大检查,全力保障高标准、高质量移交运营调试。
截至目前,十四号线二期(嘉禾望岗-广州火车站)土建工程累计完成67%。8座车站中,7座已封顶并进行机电施工、剩余1座进行前期准备;全线9个区间,8个区间已贯通(不含广州火车站至广乐中间风井段)。乐嘉路至嘉禾望岗段轨行区、彭边及鹤南站已“三权”移交。
(注:车站名称仅为工程暂定名称,标准站名应以市政府批准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