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SU7 更名“辅助驾驶”,这一举措反映出车企宣传的重要转变。过去,一些车企在宣传辅助驾驶功能时过度夸大其作用,给消费者带来误解。如今,车企开始更加注重条件说明,明确辅助驾驶的适用场景、限制条件和安全注意事项等。这是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避免消费者因过度依赖辅助驾驶而忽视安全。同时,也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的规范和诚信,让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车辆时更加理性和安全。
近日,小米对SU7新车定购页面中的措辞进行了调整,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这一变化反映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宣传策略上的转变。据《科创板日报》报道,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多家新能源车企门店的宣传话术中,“智能驾驶”一词逐渐淡出,转而强调驾驶体验和空间配置等卖点,辅助驾驶功能则在用户提问后才适度展开。
车企销售端的表述方式正从“功能宣传”转向“条件说明”与“责任提示”。多数门店已不再将辅助驾驶作为核心话术主动宣传,而是聚焦其他卖点。对于功能是否已开放、使用中是否可脱手、是否需要额外订阅等问题,销售人员通常以“当前政策无法宣传为L3”“属于L2级辅助驾驶”等表述回应,并强调使用中的驾驶员责任。
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发布公告,强调汽车生产企业需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工信部明确要求车企在宣传中不得使用“自动驾驶”“自主驾驶”“智驾”“智能驾驶”“高阶智驾”等容易引发误解的名词,必须以“智驾等级+辅助驾驶”进行描述,例如“L2级辅助驾驶”。此外,禁止使用“代客泊车”“一键召唤”“远程遥控”等名词,强调驾驶员必须全程参与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