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青年与古老村镇“同框”共筑乡村振兴
创始人
2025-05-05 08:10:00
0

艺术青年与古老村镇“同框”,正谱写着乡村振兴的时代叙事。艺术青年凭借其独特的创意和审美,为古老村镇注入新活力。他们用画笔描绘古镇风貌,用摄影记录岁月痕迹,让古老村镇的美得以展现。同时,通过举办艺术展览、文化活动等,吸引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古老村镇也为艺术青年提供了灵感源泉和创作土壤,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二者携手共进,共同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让古老与现代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


文/羊城晚报记者 梁善茵 朱绍杰

图/受访者提供

青春作伴,艺术“返乡”。在这个“五一”小长假,记者发现了若干位情系古村古镇的年轻人,他们曾因求学、工作而离开,如今却带着艺术返乡,让古老的村镇有了新的风貌。

一群揭阳青年的“文化落脚”

正值“五一”假期,揭阳古城骑楼街区人头攒动。在思贤路头,一侧是正在修缮的旧骑楼,另一侧则是被细致修复的“陈和昌”“美东商店”“宝合”等老商号,新业态的进驻让这些百年老字号重现新貌。

“不只是这个假期,大约在2023年年底,游客就多起来了。”出生于1994年的林蒋新,2017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古城,在中山路经营一家名为“厝客厅”的咖啡店。咖啡店装修保留了老厝的风格,木雕、牌匾等老物件让人仿佛置身于百年前的老宅之中。

“我的家乡揭阳的骑楼特别美,比如中山路的清末建筑,它们保留了从宋代延续至今的古城格局和建筑美学,所以我希望有更多人,特别是像我一样的年轻人能关注到它们。”林蒋新将自己回家乡创业的决定比作“一次青春的叛逆”。

8年前,周围骑楼店面的租金不过每月五六百元,骑楼街人气冷清,还面临业态老旧、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但因为偶然一瞥,林蒋新还是被中山路176号的骑楼老房子所吸引,一口以每月1200元的租金签下了十年租约。凭借美术专业特长,他将老房改造成兼具传统美学与现代感的咖啡店“厝客厅”。

“厝客厅”逐渐成为本土青年“复风”(潮汕话:聊天)谈笑的聚集地。而这座历经蝶变的老房与里面的人,也见证着揭阳古城骑楼片区新旧交替。

2022年以来,思贤路率先启动沿街骑楼立面修缮和部分楼盘加固建设,思贤路和中山路两侧骑楼完成亮化提升工程。今年4月,中山路修缮工程启动,进一步加速骑楼街区的更新改造。

2022年12月,经常相聚在“厝客厅”的8名返乡青年决定成立“文化落脚”青年组。五年间,他们走街串巷,“兵分三路”完成思贤路老店铺、老商号和工农照相馆的口述史。

他们还开展了古城春节艺术周,举办“出花园·上书斋·丁府里”龙舟文化节等多场次民俗文化活动。“我希望揭阳古城是一座拥有青春与青年的古城,是一座活着的古城。”林蒋新说。

而随着新一批的小吃店、饮品店、旅拍店涌入揭阳古城,林蒋新和“文化落脚”青年组的其他成员持续思考——如何让古城的传统业态与新型业态和谐共生?

“去年春节,我们将中山路上的骑楼老房交给本土青年去尝试运营,比如‘小镇惠子’桃粿铺,将潮汕红桃粿做成环保硅胶包包,还有青年珊珊的书法文创店,营收都不错。”

说这话的林倩敏,是“文化落脚”青年组的核心成员之一。她表示,通过孵化共创的方式,可以让更多青年参与到老城更新的过程。但由于租金较高、季节性客流不稳定等客观因素限制,这种路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链接塱头古村与现代艺术的“剪纸娘子”

同样被熙攘人群“唤醒”的,还有广州花都区炭步镇塱头村和佛山顺德区大墩村。

塱头古村里,作为塱头乡村振兴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功能艺术文化中心“春阳台”在假期举办多个极具在地特色的艺文展览。《有,冇:陈粉丸个展》就是其中之一,艺术家陈粉丸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她的外婆就来自塱头古村所在的炭步镇。

在“春阳台”的1号到4号展厅,艺术家陈粉丸邀请观众走进她的“剪纸宇宙”。

一条由镂空纸片构成的粉色长龙格外醒目,该作品名为《不息》,其原型是塱头村内祠堂“谷诒书室”内,高悬于门楣的水墨云龙壁画《教子朝天图》。这幅壁画承载着祈愿子嗣奋发向上的家训寓意,也寄托了先人对天命、自然与时间的想象。

两百年后的今天,当《不息》踏入这座古村,与《教子朝天图》同处一方土地,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就此展开。陈粉丸将这次展览命名为“有,冇”,她知道这组反义词在粤语中的意趣,正如她知道取舍在其作品中的力量。

她将展览的叙事背景设置在拥有700余年历史的塱头古村与在地新生的春阳台之间。老村落的斑驳残缺,是人口流动和时间变迁的见证;而新建筑的在地共生,又再次唤起人们对未来生活方式的展望。人与环境的互动,便成了一场历史与时间维度下的“取舍”呈现。

“回顾我的成长之路,创作的冲动从学生时代就已显现。我始终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去‘做点什么’,并且对自己的方向有一定的认知。”陈粉丸说,外婆在炭步镇塱头古村出生和长大,不过她自己从未在此生活过。她对这片土地的了解,更多来自外婆的口述,而非个人的亲历。

炭步镇于她而言,既有熟稔的乡音,也是不曾踏入的风景。在这种“有”与“冇”的交错间,情感、记忆与身份认同得以被重新构建。

陈粉丸将艺术语言融入塱头古村的历史文脉——剪刀的坚硬与纸张的柔软、剪纸的阴与阳、传统技法与当代观念、个人经验与集体记忆,以及塱头的过去与未来,都被融入每件展品中。正如祠堂壁画中的龙,扎根于传统,承载着“成教化,助人伦”的教化功能;当代装置里的龙,凭借版画的复数概念,化作对未来无限可能的大胆叩问。

大墩村驻地青年用艺术留住“乡愁”

4月30日-5月4日,佛山市第二届青年艺术周在大墩村举行,这个安静的古村落摇身一变成为驻地艺术青年的灵感来源地,他们在这里感受、畅想、创作。

大墩村毗邻佛山新城,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周边河涌环绕,生态环境优美,被喻为“佛山新城的后花园”。村中保存了大量的百年以上的老屋、祠堂、家塾等岭南特色建筑,不仅展示了岭南传统建筑艺术,也承载了大墩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在城乡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大墩村以艺术介入为支点撬动古村新生。

“阿志的茶空间”主理人周进志,是大墩村的“新村民”,他把村中一间破落老宅改造成岭南风情庭院的视频,在网上获得4000万点击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茶空间听雨打芭蕉、赏庭前花落、看四季流转,在日益忙碌的生活中找寻到一片休憩地。

像周进志、傅旭生这样的艺术家,在大墩村已有30多位,他们通过对旧宅进行改造,打造不同的艺术空间,呈现出生活更多的可能。

“这个空间给我们更多的是精神滋养,这是必不可少的。”周进志遵照房子原有布局进行改造,特别保留了一处作为展厅。

以艺术再塑古村风貌,以艺术链接人与城市乡村的关系,青年是最重要的力量。“无论是艺术家们自身的创作,还是村内对人居环境的改造、村民的日常生活节奏,都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共存状态。”2024年12月,佛山市设计联合会会长罗杰把乐从大墩村艺术改造案例带到了广州设计周,吸引了大批设计师驻足了解。

一批“文艺新青年”的创造性介入,不仅以青春视角重构古镇、古村的传统空间美学,更通过驻村艺术建设,孵化出融合文创、美育、休闲的新型文化业态,留住“乡愁”。假日里,茶寮檐角的雨滴依然润泽着百年古建筑,古老村镇正与艺术青年们“同框”,一起创造乡村振兴的时代叙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东风日产 N7 纯电轿车 78... 东风日产 N7 纯电轿车迎来全国大规模交付,展现出强大的生产能力。其 78 秒下线一台的高效生产速度...
以下是一些改写“回应民生关切”... 回应民生关切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使命。通过加强政策调研,精准把握民众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举措。在教育方面...
长城汽车魏建军:坚持混联动力,...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明确表态不发展增程技术而坚持混联动力。这一决策体现了长城汽车对自身技术路线的坚定...
阿维塔全球研发中心启用,华为团... 阿维塔全球研发中心正式启用,这标志着华为与相关团队的合作迈入新的阶段。该研发中心汇聚了全球顶尖的研发...
以下是一些改写“回应民生关切”... 回应民生关切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使命。通过加强政策调研,精准把握民众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举措。在教育方面...
以下是一些改写“回应民生关切”... 回应民生关切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使命。通过加强政策调研,精准把握民众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举措。在教育方面...
以下是一些改写“回应民生关切”... 回应民生关切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使命。通过加强政策调研,精准把握民众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举措。在教育方面...
阿维塔 12 官方将公开风阻测... 阿维塔 12 风阻测试引发争议,引发市场关注。部分观点认为其测试结果存在疑问,引发质疑声浪。为消除误...
艺术青年与古老村镇“同框”共筑... 艺术青年与古老村镇“同框”,正谱写着乡村振兴的时代叙事。艺术青年凭借其独特的创意和审美,为古老村镇注...
吹空调致颈椎问题?试试广东咏春... 长时间吹空调易引发颈椎问题,如颈部僵硬、疼痛等。广东咏春护颈法值得一试。它注重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