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字:在广州,首届青少年滑板公开赛决赛精彩上演。10 后少年们犹如一群风之子,在滑板上尽情驰骋,上演着滑板版的“速度与激情”。他们娴熟的技巧、无畏的勇气和张扬的个性,在赛场上熠熠生辉。滑板成为他们展现自我的舞台,每一次滑动、每一次跳跃都充满力量与激情。这场决赛不仅是技巧的较量,更是青春活力的释放,让人们看到 10 后少年们的无限可能,为滑板运动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推广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视频拍摄/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牧
图/受访者提供
视频剪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润祺
街式赛炫“呲板”“呲桥”神技,碗池赛玩转生死时速,8岁萌娃轻松跳4级台阶……4月26日,广州市第一届青少年滑板公开赛决赛正式打响,广州市儿童公园变身“极限战场”,10后滑板少年纷纷上演“空中芭蕾”。“这场巅峰对决既是十五运会序曲,更是‘体育+公园’的潮玩新答案!”广州市儿童公园服务外联部部长陈晓虹激动地说道。
作为“十五运会”倒计时阶段的重要青少年赛事,本次比赛以“激情全运、滑动青春”为主题,吸引大湾区超150名青少年滑手同场竞技,最终24名选手分获街式赛、碗池赛两大全运会正式比赛项目、8个组别的前三甲,展现大湾区滑板运动的蓬勃活力。
与往届赛事不同,本届比赛涌现出诸多“非典型”选手。小选手叶昕然在赛后直言:“我喜欢在公园比赛,完赛还能去玩游乐设施。”在上午的街式赛中,8岁选手姚傲宇以高难度动作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引发关注,敢于在每轮比赛挑战新动作,失败后立即调整策略,让观众惊呼其“像只轻盈的燕子”,最终以高出第二名近40分的优势,荣获街式乙组决赛冠军。
据姚傲宇的教练余文彬观察,新一代选手们正以更松弛的姿态享受极限运动。相较于部分家长“成绩至上”的教育方式,余教练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与心理韧性,在他看来,滑板是成功率极低的运动,专注力比技术更重要:“滑板的魅力在于不断突破自我界限。别看傲宇现在滑得利索,去年摔倒后边抹眼泪边抱着滑板不撒手,嚷嚷‘我就想再试一次’。”
赛事组委会表示,本次公开赛打破传统体校参赛模式,允许个人滑手报名,吸引众多培训机构和外籍教练团队参与,最终获奖选手基本代表广州各年龄段的最高水平。本次决赛的裁判长是奥运国际滑板裁判田军,他表示,小选手们能够站在市赛的舞台上,有很高的锻炼价值:“而且我很高兴看到孩子们对滑板的发自内心的热爱。这次赛事是孩子们成长的见证,也是滑板精神的传递。”
据陈晓虹介绍,本次赛事创新采用“体育进公园”模式,将专业滑板场与城市公共空间有机融合。该滑板场是广州首个公园滑板运动空间,不仅能促进青少年体育活动,还将原本单一的游乐空间转化为可承办大型赛事的复合场景。
作为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重点打造的体旅融合项目,广州市儿童公园滑板场的成功运营带来多重效益。陈晓虹透露,园方还将举办足球、网球、车模等系列青少年赛事,配套体育研学课程,构建“赛事引流+场景消费”新模式:“这种‘一座公园激活一座城’的实践,不仅为十五运会营造全民健身氛围,也将探索公共空间提质增效的新路径。”
随着更多青少年体育IP落地,广州将有望形成独具特色的“公园经济”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