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曾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我要改变这一现状。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将复杂的数学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例子,让学生们轻松理解。用生动的故事和趣味的游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探索数学的奥秘。我会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让他们明白数学并非枯燥的公式和定理,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我要让更多人领略到数学的简洁之美、逻辑之美、对称之美,让数学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更多人爱上数学。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图/市科协提供
4月24日,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教育局联合主办,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与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承办的“中小学科学教育与数学教育的协同创新探讨”主题教研活动在广州青少年科技馆成功举办。活动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省属、市属及11个区60余所学校骨干教师代表以及市、区有关单位领导干部共计200余人参加,通过院士授课、嘉宾分享、圆桌研讨等多种形式,为百余名教育工作者呈现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教育课。
当天的活动中,张景中院士以《把数学变容易》为题进行授课。张院士深入浅出地授课,为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育中如何化繁为简、激发学生兴趣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了让老师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科学教育和数学教育的协同创新,张院士将自主研发的“网络画板”智能教育平台带到了现场,向教师们展示了动态几何、曲线作图、逻辑动画等一系列功能。
张院士强调,把数学变容易,一要熟悉,先温故再思新最后引出新概念;二要简单,不要讲复杂的数学,要提炼方法,将数学化繁为简;三要想通,数学不是靠刷题,而是要让学生能够通过讲题的形式,讲清说透分析思路;四要直观,要借助网络画板等软件,构建智能动态数学学习环境,让抽象的知识变形象。
授课开始前,广州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徐柳向张景中院士颁发“广州青少年科学导师”聘书,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曾雪玲主持本次活动。
今年,广州市科协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提升,开展“阅见科技之美”科普阅读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日常阅读中的“小切口”,实现科学教育的“大提升”。活动现场,张景中院士和徐柳书记共同为省属、市属及11个区的学校代表赠送科普图书。
来自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下路小学、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的嘉宾从科学教育融入数学教学、“数学×微信小程序”课程创新、数智赋能中考复习等自身实践出发,积极探索科学教育与数学教育的融合教学实践,展现科学教育拓宽了数学教学边界,解决其他学科教学真实问题的教育价值。为推动数学与科学教育在实践中更好地融合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启发。
中山大学数学学院副教授黎培兴从图灵测试讲起,生动勾勒出人工智能发展脉络,并结合当下AI热点,深入剖析生成式大模型的底层逻辑和技术突破,用实例说明数学是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和工具支撑,同时勉励青少年要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创新思维,应对未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