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岳湖村,“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的代表。以创新为笔,描绘新时代田园牧歌。该村积极引入现代科技,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业附加值。同时,注重生态保护,打造美丽田园风光,吸引游客前来休闲观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岳湖村还加强乡村治理,提升村民素质,营造和谐乡村氛围。以创新之力,让田园焕发出新活力,奏响新时代的田园牧歌,为乡村振兴树立了典范。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灿 通讯员 增宣
图/通讯员提供
岳湖村,位于广州增城区仙村镇北部,下辖下围村、沙河坊村等自然村及下围社、沙河坊社等6个经济合作社,是第二批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之一。
近年来,岳湖村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自然资源禀赋双重优势,以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重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展乡村特色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典型村培育建设出实绩、见实效。
环境提质,从工业配套到生态美学
在朱仙公路旁的新豪五金企业车间内,数十名岳湖村村民正在娴熟地组装着各种精细配件。这个曾经以务农为主的村庄,如今因毗邻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而焕发新生机——村民变身技术工人,闲置农房向出租房转化。另外,伴随着人口聚集,便利店、餐饮店、生活服务网点等配套商业也随之布局。
为吸引更多制造业从业人员在岳湖村消费,近年来,岳湖村以“绣花功夫”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三线”整治,拆除废旧线路1公里,规整杂乱线路14公里,让空中“蜘蛛网”变身“五线谱”;60余间农房外立面风貌翻新,赋予老宅新容颜;对村庄主入口、空闲地和废弃地进行挡板围蔽或清杂植绿;党员干部带头践行人居环境提升倡议,发动村民共建“干净、整洁、舒适、有序”家园,多次开展党员群众共同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清理各类垃圾和树枝数十吨。
外来务工的吴先生说:“我住在岳湖村很多年了,去年以来感受到岳湖村环境有了一个很大提升。路面干净,破旧的房子翻修了,还画了不少墙绘装饰,村里绿化也很好,住着很舒服。”
民生基建升级,善企助力筑牢幸福根基
每天早上,村民们都到岳湖村临时摆卖点购买肉类、蔬菜。村民李婶说:“摆卖点改造后,不仅增加了摊位,环境也更干净整洁了。”
原临时摆卖点因商铺分散导致交通拥堵、环境卫生差等问题,如今集中管理不仅规范了经营,还为村集体带来了3.7万元的年收入。
此外,在“百千万工程”推动下,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协会等7家单位向岳湖村捐赠19.69万元,专项用于基础设施改造:修补破损道路2500平方米、硬底化闲置地1000平方米、黑底化道路400米,围闭危旧房55间。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成为历史,村民安全出行更有保障。村委会主任曾玉笑感慨:“这些善举汇聚成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近年来,岳湖村坚持从实际出发,从村民群众需求出发,通过优化乡村人居环境,做好制造业配套服务,盘活土地资源,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让岳湖村成为都市人向往的田园诗乡。
产业振兴,农文旅融合激发展活力
岳湖村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产业发展路径,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广州市淘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作为区级农业龙头企业、省级标杆家庭农场,依托专业团队与创新模式,在养殖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公司负责人曾细坤作为乡村工匠(工程师)及乡土专家,带领团队以技术赋能生产,推动养殖规模与质量双提升。
去年,岳湖村积极推动社会资本与农业企业融资发展,促成该公司与广东多拍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引入社会资本10万元,重点用于基建升级与智能化养殖设备采购,包括自动化喂养系统及环境监测设备,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今年3月,该公司养殖的黄骨鱼销售业绩达320万元。
位于朱仙路旁的广州市仙湖农业有限公司是省级家庭农场、省级标杆家庭农场以及区级科普示范基地,以“观光+采摘”为主。近年来,岳湖村依托“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提升农场周边基础设施和改善周边环境,助力该公司大力发展农文旅产业。
曾细坤、陈满环等“新农人”返乡创业,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岳湖村已培育涉农企业37家,涵盖水产养殖、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等多个领域,不仅带动村民就业,还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推动乡村持续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