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耕地布局对守护城市“粮袋子”至关重要。应合理规划耕地位置,避免城市扩张过度侵占耕地。加强对现有耕地的整理和改良,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效率。同时,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在保护耕地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广州可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耕地保护专项规划。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如农民、农业专家等,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通过这些措施,切实守护好城市的“粮袋子”,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稳定发展。
羊城晚报讯 记者董鹏程报道:4月16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广州市耕地保护专项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公众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规划旨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障粮食安全,缓解广州市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碎片化、耕地撂荒等问题,构建“两带一区多片”耕地保护空间格局。
规划范围涵盖广州市行政辖区,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中期分别至2027年和2030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致力于为超大城市耕地保护利用提供“广州样板”。规划以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和“三区三线”为基础,以流域为骨架,以耕地集中整治区为空间单元,统筹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促进实现“水丰土沃田园美、智慧高效生产优”的耕地保护目标。
规划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明确到203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53.55平方千米(68.0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低于398.72平方千米(59.81万亩)。同时,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严禁擅自调整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在耕地用途管制方面,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控临时用地占用耕地,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上图入库管理,严格占用、调整及补划规定,落实特殊用途管制,推进细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利用。
优化耕地布局是本次规划的重要内容。广州将构建“两带一区多片”耕地保护空间格局,即沿流溪河-白坭河、沿东江-增江两条耕地集聚带,沿沙湾水道南部水网耕地集聚区以及多个耕地集聚片。通过开展补充耕地潜力资源分级评价,规划布局“白云-花都-从化”“增城”“番禺-南沙”三大耕地保护重点区,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打造集中连片优质耕地。
为提升耕地质量,规划提出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将粮食生产功能区、连片面积300亩以上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强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完善相关机制和规范,探索公开交易。同时,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退化耕地治理等工程,加强耕地质量监测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在耕地生态保护上,规划从多方面发力。推进农田生态系统保护,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强退化耕地生态修复;加强耕地污染防控与治理,强化源头管控,精准治理;彰显耕地生态价值,发挥生态功能,提升生态价值。
此外,规划提出实施三大重大保护工程。包括成片良田工程,推进从化鳌头,增城石滩,南沙榄核、东涌,白云钟落潭,花都炭步、赤坭等区域集中连片补充耕地;现代粮田工程,重点落实花都区花山镇和炭步镇、白云区钟落潭镇、从化区鳌头镇、增城区石滩镇、南沙区榄核镇和大岗镇等区域的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任务;锦绣田园工程,通过重点推进从化鳌头镇万亩良田、增城丝苗米产业园、从化香米产业园、增城优势蔬菜产业基地等建设,打造一批乡村秀美田园,发展规模化农业,同时通过重点推进北帝沙岛、增城石滩增江东岸、黄埔区大吉沙隆平稻香园、长洲岛农业公园等实施,建设一批都市锦田,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下一篇:上汽整合资源成立智能底盘架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