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动全球南航天合作展现开放包容精神
创始人
2025-03-17 10:03:26
0

中国积极推动全球南方加强航天合作,展现出开放与合作精神。中国以自身航天成就为基础,与众多发展中国家分享经验和技术,促进了航天领域的共同进步。这种合作打破了传统的航天格局,为多元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通过与全球南方国家携手,中国推动了航天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提升了这些国家的发展能力。同时,也增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国的努力为全球航天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推动了包容发展的进程。


3月11日在海南文昌拍摄的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专家指出,当前海外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对中国的民用商用卫星出口业务需求旺盛,我们应鼓励民营商业航天积极抢占国际市场,抢占太空基础设施建设的先机,加速航天强国建设。

作为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在航天领域一直注重加强国际合作,始终展现开放与合作精神。近来,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航天合作引发外媒关注。

合作不断深化

此次合作协议签订,为更多发展中国家参加国际载人航天合作提供了范例,有利于激励更多国家携手探索宇宙奥秘。

2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同巴基斯坦太空与高层大气研究委员会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正式签署《关于选拔、训练巴基斯坦航天员并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合作协议》,开启了中巴两国在载人航天领域深化合作的新篇章,迈出了中国选拔训练外籍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第一步。

据巴基斯坦《国际新闻报》报道,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称赞这是巴基斯坦太空探索之路的决定性时刻,强调这将作为巴基斯坦载人航天愿望的基石被铭记。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南亚和印度洋研究组专家玛丽亚·萨维谢娃指出,巴基斯坦将跻身于最接近太空探索领域的发展中国家行列。进入中国轨道站能为巴基斯坦提供更多发展此前未曾涉猎过的太空相关产业的机会。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着眼面向全人类共享中国发展成果,主动开放中国空间站合作机会,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此次合作协议签订,为更多发展中国家参加国际载人航天合作提供了范例,有利于激励更多国家携手探索宇宙奥秘,共同在造福全人类的道路上书写新的篇章。

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在航天领域的合作近年来不断深化,通过技术共享、联合研发、人才培养及数据应用等多方面合作,推动了全球航天事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发展。

最近,路透社用一种“吃惊”的语气和口吻,报道了中国在埃及太空设施中的存在。埃及是首个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同中国在卫星领域开展合作的国家。2023年12月,埃及与中国联合设计研制的埃及二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截至2024年12月,中国已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近200份政府间航天合作协议,涵盖了对地观测、深空探测、卫星研制、月球探索、载人航天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广度和深度。据路透社称,其中中国与非洲国家签署的航天合作协议有23项。在过去的一年里,埃及、南非和塞内加尔同意与中国合作建设未来的国际月球科研站。

培育自主能力

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的航天合作由来已久,而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对方培育自主能力。

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的航天合作由来已久。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指出,中国已经为巴基斯坦发射了数颗卫星,巴基斯坦的首颗卫星就是在1990年,由中国的长征2E火箭发射升空。而且,中国在开展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号任务的过程中,帮助巴基斯坦成功实现了卫星绕月飞行。中国还计划在2028年与巴基斯坦合作开展嫦娥八号月球车任务。

中国和巴西的地球资源卫星合作项目始于1988年,借助卫星数据,中国与巴西等国家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巴地球资源卫星还担任了《空间和重大灾害国际宪章》值班卫星,并向联合国灾害管理与应急反应天基信息平台等国际组织提供免费数据。目前,中巴两国已经联合研发出了6颗卫星。

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的航天合作大量集中在天气预报、防灾减灾等经济和民生领域,而且,真正做到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对方培育自主能力。

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艾哈迈德·阿里就曾讲过一个生动的案例:中国向埃塞俄比亚赠送了一颗卫星并助其发射,不仅使埃塞俄比亚成为非洲第10个拥有卫星的国家,也为该国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提升了埃塞俄比亚在非洲的竞争力。

《今日埃及》月刊网站报道,埃及二号卫星是在中埃经济技术合作协定框架内开展的项目,卫星的各组部件在埃及卫星总装集成测试中心完成了总装、集成、测试和环境试验。该卫星服务于埃及国土资源利用、水利、农业等领域,同时,该项目对于埃方提升宇航研制能力、培养航天人才队伍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中国还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搭建起了“太空丝路”,为玻利维亚、老挝等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卫星发射和技术支持。通过技术合作和联合研发,双方建立起独立的航天产业链,减少对西方技术依赖的同时,也为全球南方国家争取到更大的话语权,构建起更加公平的国际航天秩序。

广阔合作空间

全球南方国家正逐渐成为国际航天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市场潜力巨大,为中国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21世纪将真正成为太空世纪。”负责防务与太空事务的欧盟委员安德留斯·库比柳斯说。

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随着卫星和火箭技术的普及,太空经济预计将从2023年的6300亿美元增长到2035年的1.8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9%。通信、定位、导航以及地球观测服务将是其增长的主要动力。

作为新兴力量,全球南方国家正逐渐成为国际航天合作的重要参与者。

近年来,农业、交通等领域基础设施的逐步升级,使全球南方国家在航天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例如,非洲国家希望通过卫星技术改善农业、气象和通信服务;拉美国家致力于发展遥感卫星和导航系统;东盟国家则更重视发展气象卫星,以提升气象预报、海洋监测和灾害预警能力。这些国家在航天领域的技术基础相对薄弱,但市场潜力巨大,为中国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据巴西《论坛》杂志网站报道,中国巩固了作为全球航天领域主要参与者之一的地位,推动了通信、导航和遥感卫星的制造和发射。文章指出,中国卫星星座“千帆星座”将于2026年为巴西提供正式商用服务。该星座将为巴西偏远地区提供高速互联网,提升巴西境内的网络覆盖水平。文章还引用数据指出,截至2024年上半年,中国已注册并有效经营的商业航天企业有546家。

据埃菲社报道,随着计划中的空间站扩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应用,中国可以在塑造航天领域的未来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近日,美国“外交学者”网站刊发题为《中国的太空梦:没有界限、没有尽头》的文章指出:中国的航天领域呈现一个清晰的模式:一个有条不紊的长期战略,它由对科技主导地位的渴望、无处不在的商业考虑以及国家的产业政策指导等塑造。正如中国领导人所说,探索太空永无止境。文章还指出:太空也被融入了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领导人表示,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外空,推动航天技术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本报记者 张红)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3月17日 第 10 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鸿蒙智行 R7/S7 新车上市... 鸿蒙智行 R7 和 S7 新车上市备受瞩目。全系搭载华为 ADS 4 辅助驾驶系统,这一举措极大提升...
科技助力抗旱保丰收,多地应对高... 科技赋能抗旱保丰收,多地积极应对高温天气下的农业生产。一方面,先进的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被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改写“回应民生关切”... 回应民生关切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使命。通过加强政策调研,精准把握民众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举措。在教育方面...
鸿蒙智行新车“极光绿”亮相,5... 鸿蒙智行新车“极光绿”惊艳亮相。这款独特车色通过 5C2B 工艺打造,呈现出极致的视觉效果。5C2B...
交警大吼“让一让”,急症婴儿救... 在危急时刻,交警的一声“让一让,让一让”发挥了巨大作用。当急症婴儿急需送往医院救治时,交警迅速行动,...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超 5 万亿...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超 5 万亿元,彰显经济新方位。海洋经济作为重要增长极,持续发力。在科技创新推动下...
半年竟节省 1300 亿元!这... 半年时间居然节省了 1300 亿元,这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数字。这可能源于一系列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比如...
共享充电宝存泄密风险,谨防数据... 共享充电宝暗藏泄密风险,需小心数据被偷。如今,共享充电宝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然而,其内置的电路和存...
满街果香引争议,街头绿化芒去留... 满街果香,街头绿化芒却引发争议。这些芒果本是用于城市绿化,却常被路人采摘,存在安全隐患,如坠物伤人等...
近期雷雨频繁,广东三防办发防御... 近期,雷雨天气在广东省频繁现身。强降雨、雷电等极端天气给民众生活和城市运行带来诸多影响。广东省三防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