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届广东省拉丁美洲研究联席会议”在广州暨南大学召开。来自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广东省委外事工委以及省内外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拉丁美洲研究的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旨在推动省内拉美研究和对拉工作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

暨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小欣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广东是中国对拉贸易第一大省、拉美华侨华人主要祖籍地和来源地。暨南大学对拉丁美洲及加勒比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民国时期,学校收藏的海外侨务报刊中就有明清时期华人经东南亚移民到美洲的历史记载。
近年来,省内多家单位结合自身实际,组建了拉美研究机构,希冀各兄弟单位互通有无、通力合作、差异化发展,最终形成合力,为中拉关系提质升级贡献广东力量。
学者共话合作 建言差异化发展
会议发言分两个阶段,共16位学者分享研究成果。第一阶段议题涵盖拉美侨情、省内各高校拉美研究特色等内容。
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研究室一级调研员沈卫红系统梳理了拉美华人社会的发展历程,并强调了加强加勒比地区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性。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语学院副院长陈星介绍了广外拉美中心在学科建设与智库建设方面的成果。
深圳大学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黄乐平呼吁省内各中心需要推进外语与区域国别学的交叉融合,并探索建立协作机制。
华南农业大学国际交流处副处长肖豫涵提出的“农业命运共同体:中拉合作与全球发展的‘华农方案’”以及中山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副教授张芯瑜阐述的“跨学科整合与战略前沿:中山大学拉美研究的格局与路径”等研究,体现了不同高校拉美研究机构差异化发展的新路径。
广东工业大学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陈思嘉博士分析广东企业进入拉美市场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共建调研网络等三项合作建议。
广东培正学院西班牙语系主任黄伟探讨了加强中拉命运共同体叙事研究的必要性。
暨南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副主任贺喜介绍了暨大拉美研究的历史积淀、重点方向和未来规划,呼吁省内相关研究机构和实务部门加强联动,共同进步。
多维探讨拉美 科技合作与文化传播
在第二阶段,学者们从巴拉圭研究、中拉科技合作、中华文化传播等角度展开探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赵龙跃教授分享其持续20余年的巴拉圭研究成果。
东莞理工学院拉美研究院院长陈佰满介绍中拉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进展。
暨南大学出版社华侨华人/岭南文化编辑室冯琳通过春节成为拉美国家法定节日等案例,展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成果。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马立明指出,全球南方话语被西方学界遮蔽,主张从文本抵抗、历史记忆和多元知识体系等方面突破西方话语霸权。
暨南大学西班牙语系副教授杨骁聚焦秘鲁华人文学,解析华裔群体在三重身份间寻求平衡的世界主义表达。
五邑大学侨乡文化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容晓岚博士关于“全球南方崛起背景下侨乡资源赋能区域产业出海拉美市场的路径探索”的研究,直面广东与拉美地区的经济合作现实,为产业出海提供了新思路。
五邑大学侨乡文化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吴泊静博士以秘鲁华人社群春节习俗为例,从孝道实践、文化符号本土化及关公信仰等维度,阐释了海外华裔身份认同的动态建构与非固态化身份特征。
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陈丽华博士强调巴西殖民史研究对理解当代拉美社会的重要性。
会议尾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袁东振作总结点评。他肯定了广东拉美研究的活力与潜力,并建议建立联合机制促进省内研究机构差异化发展。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党委书记朱政辉强调,广东作为中拉贸易前沿,深化拉美研究意义重大,呼吁各方加强合作,共同为国家战略与广东发展贡献智慧。
本次会议由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和暨南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共同举办,是广东省首次聚焦拉丁美洲研究的专题联席会议。
暨大拉美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11月,以拉丁美洲华侨华人研究、当代拉美现实问题、中拉关系研究为重点方向。中心致力于建设成为我国南方地区开展拉美研究、资政服务、对拉工作的重要智库。
文|记者 李焕坤 通讯员 李舜 王敏 贺喜
图|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