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国外贸,广交会是一个重要的风向标。
11月4日,第138届广交会在广州落下帷幕。在全球贸易格局深度调整,外贸发展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本届广交会共有来自223个国家和地区的超31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现场意向出口成交256.5亿美元,以逆势上扬的态势,展现了中国外贸的强劲韧性和满满活力。

漫步展馆,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中国制造”正在集体按下“智造”快进键。过去,采购商们来广交会是寻找性价比高的单品;如今,AI赋能、创新智造、绿色低碳、高端定制成为贯穿三期的关键词,“中国智造”不断刷新世界的认知。460万件展品中,新产品、绿色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分别占23.3%、23.5%、23.9%。这不仅是数字的跃升,更是价值内涵的质变。咖啡机器人忙成“主理人”,吸引大批采购商现场下单;扫地机器人成为出海新顶流,首日便收获超7位数人民币的意向订单;外骨骼机器人和按摩机器人展位前,采购商们排着长队等待体验……越来越多企业依靠自研核心技术打造口碑,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关键位置。这种从“拼价格”到“拼创新”的跃升,正是中国外贸抵御风浪、赢得主动的底气所在。
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采购商不再满足于单一产品的采购,而是希望找到能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比如,广汽集团的光储充换一体化技术,通过电池梯次利用技术将退役电池转化为储能设备,吸引了诸多采购商咨询。又比如,广州轻出集团为客户定制覆盖商业空间到零售终端的产品生态方案,获得采购商们的青睐。这种从“卖产品”到“卖方案”的转变,意味着中国企业正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以更专业的服务能力,与全球市场建立更紧密的联结。
从首次增设智慧医疗专区,到适配多场景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再到离境退税、跨境支付等贴心服务,广交会的“新”与“智”无处不在。它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的不仅是采购商,更是全球的创新资源、发展机遇与合作共识。
透过广交会这份“成绩单”,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奔涌的“新潮”,更是中国外贸深刻的“价值之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促进外贸提质增效,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向新、向智、向绿,不仅是本届展会的鲜明标签,更是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方向。这也向世界传递出一个清晰而有力的信号:一个更加开放、创新、包容的中国,正以外贸的“价值之变”,继续为全球经贸发展注入宝贵的确定性与新机遇。
文|李妹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