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嘉乐 实习生 徐沁莹
图/受访者提供
十年前,一场工伤如一场暴风雨,将来自清远的纽扣设计师林红梅原本充满希望的生活,瞬间砸得支离破碎。幸运的是,接诊她的医疗团队为她铺就了“重生之路”,一步步助她重拾信心与尊严。
近日,红梅在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顺利出院。临别前,她把自己创作的73幅“高级定制”画作,送到了关爱她的每一位医护人员手中,一人一画。从卧床不起到生活可以自理,从无法执笔到成为画者甚至举办“个人画展”,十年间,红梅不仅重塑了自我,也以自身经历激励伤友重拾信心。这经历正如她的名字,傲雪绽放,挺过寒冬,迎来自己的春天。

“白大褂”托举起濒临崩溃的身心
十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工伤改变了红梅的生活。彼时27岁的她曾怀揣着用画笔描绘多彩世界的梦想,却因为脊髓损伤,脖子以下失去了自主活动能力。
2015年9月,伤后三个月的红梅留置气管插管,被送往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红梅初到这里时,剃着光头,身上满是压疮,手脚无法动弹,也无法说话,完全依赖他人照顾。”当时接诊红梅的神经泌尿康复病区主任黄马平和护士长刘静回忆道,那时的她身体状况极差,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压力。
“除了制订治疗计划外,我们更加关注她的生命体征的维护。”黄马平说,在医疗团队的照料下,红梅的身体逐渐好转,为后续康复治疗打下了基础。
红梅原是一名纽扣设计师,这场意外让她四肢瘫痪,更别提拿笔作画。随着康复治疗的推进,她开始重新接触艺术。“上学时学的是设计专业,从事纽扣设计这工作,则是因为小时候接触很多扣子,长大后发现扣子有很多神奇用法,并喜欢上了它们的多元素设计。”红梅回忆。受伤后,她通过微博临摹学习水彩画。202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越秀区残联看到了红梅的水彩画,于是就邀请她参加了区里举办的水墨丹青画活动,并通过10个月的课程,实现了她学习水墨画的心愿。
在红梅的康复历程中,医院物理治疗科副主任治疗师熊愿运用科学仪器结合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为她的身体功能恢复带来了转机。熊愿告诉记者,他们通过特定仪器刺激红梅的肌肉,帮助她恢复肌肉力量,同时结合运动训练,让她逐步适应并掌握了身体的控制。
与此同时,作业治疗科主任治疗师王杨时常陪伴在红梅身边,专注于帮助她恢复日常生活技能。他们从基础的系纽扣、拉拉链等日常生活动作开始训练,再到最后尝试让她独立化妆。在常人眼中,这些动作易如反掌,可对于红梅而言,却是需要重新攀登的一座座高峰。

一笔一画把春天“画”回来
康复路漫漫,红梅每前进一步,都充满艰辛与挑战。“移动一下手指、借助工具喝一口水,这些常规动作对我来说都是巨大挑战。”忆起那段时光,红梅感慨非常。
“有时候会觉得没有什么进步,心情可能又会变差,会有反复的应激障碍期和接受期,然后是平台期,这通常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回顾红梅曲折的十年康复期,黄马平直言。
在医院的相关训练过程中,辅具团队为红梅设计了专门的辅具。康复辅具科主任邓小倩介绍,他们不断调整配套方案,防褥疮设备、矫形器、电动轮椅一一上阵,加快着红梅的康复进程。
在治疗师们的鼓励下,历经多次尝试,红梅终于借助辅具重新拿起了画笔。
绘画,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了红梅莫大的精神支持。“画画让我在纷扰中平静下来,每天拿起画笔,就好像在和自己的对话,情绪有了出口,神经疼痛好像也变轻了。”红梅说,与画作伴,能沉淀自己内心,让自己在色彩世界寻得一份安定。
云南一直是红梅渴望的旅游之地,她在网络上看到了一张照片,想把此景画下来的心愿油然而生。“我很向往自由,也希望有一天能和小姐妹去云南。后来,我用了两个上午和两个晚上将作品创作出来了。”这幅画中,有湖泊、蓝天、树木、船舶,还有坐在湖边的三五好友和一辆轮椅。如今,这幅画被挂在医院病区的墙上,每天都能迎来观众。而后来,红梅也实现了她的愿望,完成了历时半个月的云南之旅。
今年9月30日是红梅出院的日子。为了表达对医疗团队的感激之情,红梅悄悄提前询问了每一位医护人员的生日月份,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73幅作品,精心绘制了每个人的“高级定制”。每一幅画里的花,都对应着那位医护人员的生日月份或性格特点。
“每一幅都有独特的灵魂。真实,永远比完美更有力量。那些不完美的笔触,才是与生命抵抗过的痕迹。”她说,“这些画,既是我对医护、治疗师们的精神托付,也是我对时间、品德、生活的敬礼;更让我惊喜的是,短期内我自己竟能如此‘高产’——我为这样的突破与执着而感到欣慰。”

爱是调色盘:她把多彩分享给病友
康复治疗的这几年,除了绘画、时不时接到相关订单,红梅还和朋友开了一家网店,售卖喜庆用品。她渴望能够自食其力,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红梅说:“虽然身体有障碍,但我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她的网店不仅为她带来了经济收入,更让她感受到了充实和快乐。
红梅还积极加入了医院的互助组,用自己的经历鼓励病友。“很多病友比我年轻,我认为年轻人更有活力,有自己想要追求或者完成的梦想。因此我想与他们分享我的经历以及遇到的问题,激励他们释怀,坦然接受现在的自己。”在红梅的影响下,互助组里的气氛变得越来越积极向上。
记者了解到,医院曾特意为红梅举办了一场专属画展。那一幅幅画作,不仅是红梅个人康复之路的艺术化呈现,更承载着她对生活的热爱、对命运的抗争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医院方面表示,这些画作的展示,会让更多人从中汲取勇气和力量,给那些在困境中徘徊的人带去希望。
这段“破茧重生”的经历也让红梅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体悟到,艺术具有疗愈与共鸣的精神能量,比如色彩,依循共通规律,给了我们情感温度与视觉感知,并且和每个人独特的经历、记忆、文化交织,共同绘就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对于未来的艺术道路,红梅表示:“我会继续坚持画我已习得的水彩、国画,并尝试挑战岩彩和油画。”
十年弹指一挥间,但对于红梅来说,却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蜕变。出院那天,红梅发了一条朋友圈:“三千多个日夜,从挣扎到接受,从抱怨到对抗。镜子里的自己,陌生又熟悉。泪水打湿了多少个深夜,只有窗外的晨光记得……这不是一场与命运的赛跑,而是一次与自己的和解。十年,我没有征服病痛,而是学会了与之共处;没有找回失去的青春,却在灰烬里重生。如果你也在路上,请相信:所有努力都不会白费,这十年不是空白,而是用另一种方式书写独一无二的青春。十年康复路,我没有赢,但也没有输。我把最美好的年华给了最艰难的战斗,而这场战斗,让我真正活过。”
如今的红梅,就像一朵在寒冬中傲然绽放的真正红梅,散发着独特的芬芳,超越了生命的“断点”,续写着属于自己的灿烂“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