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许悦 孙牧
为期三天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农交会”),10月19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闭幕。广东此次携600余种特色农产品亮相农交会,在展现“粤字号”农产品独特魅力的同时,依托“中国农业第一展”平台,推动广东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全球。
记者走访观察到,本届农交会广东综合展区内,“新农人”成为主角,新产品集中亮相,新成果层出不穷。放眼整个展区,“论斤卖”的初级农产品明显少了,展台“C位”基本换成了“论克卖”的食品和加工农产品。“土特产”从粗放到精细背后,是广东以工业化思维赋能农业,以产业链思维贯通产销,品牌强农意识深入人心,“粤字号”农产品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新面孔:
“新农人”成展区主角
放眼望去,这次坐镇农交会广东综合展区的,大部分是“80后”“90后”乃至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00后”,他们有情怀、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代表的正是广东农业军团的崭新面貌。
第一次参加农交会的彭豈洋,是陆河果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农二代”。在“中国农业第一展”的舞台上,他讲述了自己与近年“网红”水果油柑的故事——尽管油柑在陆河已有百年种植历史,但五年前彭豈洋回乡时,油柑还只是默默无闻的冷门水果。他别出心裁,决定以油柑为核心原料酿造白兰地,引入法国的酿酒工艺、设备和专家,通过自主研发的发酵与蒸馏技术,将油柑这一东方风味奇妙转化定格于酒液之中,打造了全球首款油柑白兰地。
无独有偶,17日下午举行的“湾区品质 全球共享”广东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上,众多粤企轮番上台,绝大部分推介者是年轻面孔。
广东八方茶园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荣健带来了新会天马陈皮,他用“拒绝落地果、纯干仓工艺、真实年份、原产地保证”四大标准构筑采购信心,“希望让更多人了解陈皮既可煲汤、做菜,又能做甜品的多元用法”。
全国人大代表、化州市培林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廖志略是广东“新农人”代表,他告诉记者:“现在整个化橘红产业里,40岁以下的年轻人已经超过了一半!”
新常态:
农产品由“初”转“精”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重构不同领域的竞争优势。如何进一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推动集群创新发展,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记者在此次农交会广东综合展区看到,极具辨识度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已经成为广东农业向“新”破局的一枚关键棋子。
从现代化海洋牧场的系列产品,到水果、畜牧等传统农产品,这次参展的绝大部分广东好物,已经从“论斤卖”的初级产品,换成了“论克卖”的特色佳品。
中山市万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种火龙果起家,但这次参展,其展台上清一色是水果冻干。该公司董事长邱海燕告诉记者:“鲜果的销售周期太短了,所以近年来我们除了卖鲜果,一直积极研究水果的精深加工,水果冻干就是一个很好的赛道。目前国内的冻干市场才刚起步,这几天消费者的反馈都很积极,也给了我们很多建议。我们现在除了开拓国内市场,还积极研究出海业务,精深加工的农产品才能走得更远。”
将“论克卖”做到极致的陈皮,在本届农交会上同样备受追捧。走进江门展馆,温润醇厚的陈皮香气先一步“迎客”。新会陈皮素有“一两陈皮一两金”的美誉,其凭借药食同源的价值与独特的柑香风味,成为岭南养生文化的代表。“我们第一天带来了300多斤陈皮,一个早上就被抢购一空。”协玉老号(江门新会)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晋山海欣喜地表示,展品的火爆程度超出预期。
新气象:
品牌强农意识深入人心
本次农交会还是广东农业人诠释“粤字号”品牌价值的绝佳舞台。记者采访发现,品牌强农意识已深入人心,几乎所有受访者都主动谈到了品牌之于农产品的重要作用。
在“品牌之夜”直播助农活动中,化橘红代表广东登上了品牌展演的全国舞台。
廖志略介绍,自化橘红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精品品牌培育计划后,公共品牌的知名度和价值得到了巨大提升,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已跃升至115亿元,带动35万人就业,真正成为一方“致富果”。他说:“这次来天津,我们化州参展商的积极性和热情空前高涨,这也是品牌自信最直接的体现。”
品牌塑造自有十八般武艺,但培育特色区域公用品牌已经成为各地的共识。
在茂名展馆,罗非鱼以“好心茂名 福寿罗非”集体“出道”;在汕尾展馆,各类海鲜主打“天下海鲜 汕尾领鲜”……再加上近年来广东荔枝、徐闻菠萝、郁南黄皮等一个个岭南佳果量质齐升的“出圈”故事,“粤字号”农产品的整体品牌价值不断提升,正带动广东农业从“味觉高地”向“产业高地”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