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小长假已步入尾声,返程路上车流如织、人潮涌动,南粤大地在经历强台风“麦德姆”携风裹雨的冲击后,正重新恢复生猛鲜活的气息。截至10月8日22时,广东受强台风“麦德姆”影响用户已全部恢复供电,实现“户户通电”目标。

“移动充电宝”照亮归途
广东从10月7日14时起进入节后返程高峰,10月8日下午迎来返程最高峰。
“马上就要返程上班了,小孩也得上学,我的电动车马上没电了,这可怎么办!”在湛江市那泗村,返乡过节的张先生一家都非常担心无法顺利返回广州。
10月6日一大早,一辆辆电量满满的移动补电车就停在了那泗村戏楼前、石榴山村村民活动中心等村镇人流聚集地。村民们一下围了过来,在供电人员的帮助下纷纷将用电设备接入“大黄蜂”。
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在湛江地区各受灾严重的村镇设置了临时充电点,为村民们提供车辆补能、手机充电等服务。截至10月7日18点,广东电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充电服务党员突击队完成72座站点的设备检修和复电工作,并调度1台LNG 液化天然气应急补电车、13台移动车辆充电宝兵分多路奔赴受灾严重区域,为湛江地区群众照亮归途。
竭尽全力守住农民“钱袋子”
南方电网公司调集2.94万人参与湛江灾后抢修复电工作,持续优化抢修计划,协调抢修资源配置。
“幸亏有你们!不然我今年投资的100多万水产恐怕就要打水漂了。”10月7日下午,随着英良线工区生产支线恢复送电,湛江雷州市英利镇马留村大型海产养殖户林老板站在自己200亩的海水养殖池旁,终于松了一口气。
今年初,他投入100多万元在海边浅滩上养殖了11万条马友鱼和22万条南美白对虾,依赖增氧机和水泵维持水体循环与供氧。10月5日晚起,受台风影响,林老板的养殖场停电。“台风过后气温回升很快,如果没有电力带动增氧,鱼虾在高水温环境下很容易缺氧死亡。”林老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时间拖得越久,损失就越大。”
从800公里外赶来的南方电网广东韶关供电局抢修队伍,运用无人机精准勘察,日以继夜轮班高强度作业。终于,经过两天一夜的艰难抢修,7日下午3时左右,英良线工区生产支线成功修复。随着增氧机重新轰鸣,这片200亩的“蓝色牧场”重现生机。
在30多公里外的湛江市徐闻县五里村冷库,一场百万斤韭菜“保鲜战”也打响了。在徐闻芒海村的农副产品分拣中心,一位工人表示:“每天需冷藏的韭菜至少100万斤起,一旦电力中断,大量韭菜将面临变质风险,给当地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台风登陆后风势稍弱,南方电网广东江门供电局支援湛江抢修复电队就直奔故障现场开展故障排查,采取“无人机+人工”方式准确锁定故障点。虽然天气炎热,但抢修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有电了,我们的韭菜有救了!”冷库管理员长舒一口气。经过日夜不停的抢修奋战,10月7日上午,故障线路成功完成复电,守护了这片土地上的希望。

党员冲锋筑起“红色堡垒”
10月8日,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归途”,然而,对奋战在抗击“麦德姆”一线电力抢修人员来说,决战决胜全面复电的号角已然吹响。广东电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员工在风雨来临时放弃假期,合力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红色堤坝”,用责任与担当守护万家灯火。
看到强台风“麦德姆”肆虐,南方电网广东湛江供电局刚刚退休的老党员黄定克“退休不褪色”,主动请缨重返一线,凭借丰富的经验多次参与电力抢险物资供应工作。“看到风雨这么大,在家怎么坐得住!”10月4日,黄定克早早奔赴遂溪物资存放点,管理好现场物资供应各项业务,并做好安全防控。
南方电网广东茂名供电局供应链服务中心专责廖冠清和茂名高州供电局宝光供电所技术员丁子恩是抗风战场上的“最美夫妻档”。“每到台风天,我们都是聚少离多。”从“摩羯”“桦加沙”到“麦德姆”,丈夫廖冠清一次次奔赴在驰援受灾重镇抢修一线,妻子丁子恩则奔跑在各个小区配电房保障居民安全用电,“女儿问我们什么时候回,我们也只能笑着承诺‘等送完电就回家’。”
截至8日22时,广东电网公司组建157个党员突击队、93个青年突击队,发动5143名党员、2713名青年参与应急工作。
广东电网公司提醒,要密切留意天气信息,风雨天气尽量减少外出,远离电线杆、配电变压器台架等设施,及时对家里的线路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家中电器泡水、受潮,一定要将电器彻底干燥后再使用。各社会用电主体要做好产权所属设备检查,发现隐患请及时排除。如发现供电线路断落、供电设备浸水,请立刻远离并及时拨打供电24小时抢修服务热线。也呼吁大家,多给抢修复电人员一份理解、宽容和关爱。
文、图 | 记者 董鹏程 通讯员 沈甸 陈勋 刘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