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红山街道广冶小区榕树广场上热闹非凡,第二届“熟人文化节”在这里启动。
工业老社区,熟人新温度
红山街道作为广州工业社区变迁的典型代表,辖区内文船、火电、航专等5个社区均为原国企、高校宿舍区,承载着深厚的工业记忆与人文底蕴。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进程加快,新居民不断增加,老工友渐趋年长,基础设施薄弱、空间布局拥挤、邻里关系淡化等成为亟待破解的基层治理课题。
如何让“新老街坊”重新熟络起来,让单位制时期积累的“熟人底蕴”转化为社区治理新动能?红山街道以“熟人文化”为纽带,搭建平台,有效调动居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治民生难题、共享治理成果。
去年,首届“熟人文化节”的举办,为社区带来可喜变化。红山街道办事处主任叶国表示:“越来越多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
一年来,街道持续深化“老甘妈”“电小二”“一百芬”等社区党建品牌,12位“社区发声人”活跃在基层一线,推动近300个民生微实事项目落地,打通加装电梯、公园改造、物业自治等痛点难点堵点。
深化“熟人社区”建设,打造治理样板
本次活动上,红山街道发布广州市首个镇街“熟人社区”建设行动方案——《红山街道深化“熟人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
方案聚焦“五熟体系”。即组建熟人队伍、发动熟人议事、改善熟人空间、传承熟人文化、创新熟人服务,明确17项具体任务,旨在通过三年时间,全面形成邻里治、邻里议、邻里助、邻里乐、邻里享的新格局。
活动现场,各社区代表用朴实生动的语言,深情讲述社区品牌背后的故事;歌舞表演《戏文说》《金蛇狂舞》《千里之外》等展现出红山居民的多才多艺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小品《熟人社区之凭啥子相信你》和朗诵《筑巢人》则体现出亲仁善邻的传统价值。所有节目均由居民自编自排、自导自演,让居民成为绝对主角。
作为全省首个“熟人文化节”,去年以来,该街道推出为期4个月的13项活动,吸引超4000名居民参与。
本次“熟来熟往一家亲——熟人文化节”更以“1+6”的形式开展,即1个主会场活动加上6个社区的特色活动,活动时间从8月持续至10月底,实现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龄友好,探索出一条“以文聚人、以熟促治”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文|记者 卢佳圳
通讯员 王嘉敏 曾妮 孙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