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现有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机制,一般以整个市、县、区设置预警区域。为适应行政区域东西跨度大的特点,广州市海珠区自2024年3月1日起,对暴雨预警信号实施分片预警区业务。
记者9月15日从广州市海珠区气象局获悉,分区暴雨预警制度实施一年多以来,不仅让预警业务更精准,还减少了应急抢险队伍的负担。
据悉,海珠区呈东西狭长地形,东西跨度达18公里。据海珠区气象局统计,2021至2023年期间,该区共出现62个暴雨日,其中29天日雨量呈现东西分布差异显著,占比近五成。在传统的“全区统一预警”机制下,常出现应急抢险人员“烈日下备勤却无雨可应”的尴尬局面,中小学及幼儿园师生、家长也屡屡面临“天气平静却延迟上学或停课”的困扰。
为解决全区统一预警的不足,海珠区气象局持续与区应急管理局、区水务局、区住建局、区教育局等部门开展座谈调研,商讨解决问题之道。经不断研讨和公开征集意见,最终实现“三步走”打造分片区联动链:
第一步:科学分区——根据海珠区暴雨过程中雨量分布东西向差异明显的特点,将全区18条街道划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大片区;
第二步:精准发布——暴雨预警信号细化到片区,联合区教育局修订《广州市海珠区灾害性天气延迟上学、延迟放学及停课安排指引》,以“学生就读学校+居住地”双标准判定,家校不再“盲迟、盲停”;
第三步:联动响应——区三防指挥部同步修订与“分片区暴雨预警”机制相适应的分级值守与抢险方案,实现“片区预警—定向值守—精准抢险”闭环。
根据海珠区气象局统计,自2024年3月1日起,海珠区已累计发布分片区暴雨预警18次。测算数据显示,在该预警模式下,全区出动抢险队伍人数较以往“全区统一预警”模式减少约六成,有效避免了以往“全员备勤、部分人员在烈日下空等”的资源配置尴尬。
据悉,海珠区气象局下一步将继续优化分区边界,提升短临预报预警精度。
文|记者 梁怿韬 通讯员 谭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