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陂角村,白墙黛瓦的农房与门前果树相映成趣,森林步道沿青山蜿蜒,观景平台上田园碧道尽收眼底。游客信步于彩绘步道,农户在庭院中打理果树,欢声笑语间,一幅“生态优、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曾经的陂角村,是源城区五个省定贫困村之一,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条件不足。改变,从“绿”开始。依托“百千万工程”,村里以绿美生态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动治理提质和风貌提升,为发展筑牢“绿色”底色。1400多亩林地完成优化,杂芜山林变得层次分明;步道串起山间美景,康养平台成为热门打卡地。
陂角村凝聚国企、民企合力,以“多点位推进、多班组并联”模式,推动春沐源大道沿线农户自筹资金167万元提升农房风貌,打造出“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主村道。100户庭院从“杂乱差”变身“小花园”,获评省级“美丽庭院”。
有“颜值”,更要有“内涵”。陂角村坚持规划先行,深入梳理产业、土地与设施现状,对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示范带建设,明确“城乡融合、休闲引领、产业带动”路径。治理中,村里整合多元力量:省级妇女儿童之家、“左邻右舍”联络点成为服务前哨;志愿服务队和老人带头推进环境整治与绿化。
村委委员、妇联主席梁剑英带领志愿者服务队挨家挨户上门指导。遇上不愿动手的村民,她便蹲下来帮着清理杂物,常说:“庭院干净了,自己住得舒服,游客也愿意多停留。”
“美环境”带来了“实收益”。作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陂角村引龙头、聚合力,打造产业“绿色引擎”。杨家小院等特色民宿相继落地建成,吸引了游客也留住了消费。春沐源智慧蔬果梦工厂大棚扩增后,“樱桃番茄”年产量超1500吨,带动周边10个村入股,年分红75万元。热心村民返乡投资餐饮与休闲项目,并约定“每售一杯咖啡返村集体1元”,实现双赢。
当地还流转110亩农田,通过水肥一体化项目破解撂荒难题,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2万元。“共享菜园”吸引大湾区游客认种,草莓园等采摘项目带动周边民宿农家乐年增收超300万元。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达363万元。昔日望山水“愁增收”的村民,如今在家门口吃上了“产业饭”。
三年拼搏,陂角村以“扩绿兴绿”擦亮底色,以“规划治理”稳固根基,以“富民兴村”充实幸福。从山清水秀到业兴民富,这座村庄的“蝶变”,成为“百千万工程”的生动注脚,印证了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协同并进的乡村发展之路,行得稳、走得远。
总策划|任天阳
总统筹|林海利 胡泉 林洁
执行统筹|魏琴
视频统筹|林桂炎
运营统筹|郑宗敏
文|吴奕镇 黄铁安 魏琴
拍摄|梁喻 林桂炎
剪辑|梁岚
包装|余梓涛
配音|康乐
题字|蒋述卓
联动 | 源城区委宣传部
出品|羊城晚报大美岭南融媒体工作室
下一篇:跨越时空的“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