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柳卓楠 张小悦 侯梦菲
9月9日,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六场专题会议(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专场)在广州举行。优化营商环境是产业向新图强的重要保障,是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会上,围绕打造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相关领域的人大代表、专家学者、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建言献策。
“三步走”系统性推进营商环境优化
一个地区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历来十分重视营商环境的建设。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3日,广东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2000.19万户,较2024年末增长5%,占全国1/10,经营主体总量稳居全国第一。
如此庞大的市场主体成为广东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底气所在、根基所在。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广东如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厚植发展沃土?
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黄新飞指出,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必须牢牢把握制度型开放的战略导向,系统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可从短期“破解痛点”到中期“制度集成”,再到长期“规则输出”来三步推进。
短期阶段的关键是以改革“可感知、可衡量、可推广”为导向,集中解决市场主体办事难、办事慢、政策兑现不到位等现实痛点,推动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快速落地、形成示范。
中期任务是推动制度集成与规则接轨,提升治理能级,如加快开展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体系的试点接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统一政务服务平台接口规范”等。
长期来看,广东优化国际营商环境的战略目标应上升为制度型开放和全球制度竞争的关键支点。“在世界进入规则博弈与标准输出的新阶段背景下,广东需从改革‘跟跑者’逐步转变为制度‘引领者和赋能者’。”黄新飞说。
让仲裁与人才成为营商环境的“硬支撑”
会上,省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刘涛指出,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离不开两大支撑:一是高效中立的纠纷解决机制,这是市场运行的“稳定器”。二是通晓国际规则的专业人才,这是跨境合作的“连接器”。他建议,让仲裁与人才协同发力,成为营商环境的“硬支撑”,大力引进和培育涉外法律服务人才。
刘涛指出,目前广东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发展队伍仍存在“三不匹配”:一是数量与需求不匹配。如2025年广东律师总数突破9万人,但涉外律师仅3000余人。二是结构与产业不匹配。从事传统业务的人才相对充足,但能够服务产业向“新”向“高”的人才不多。三是能力与标准不匹配。部分人才“懂法律但不懂国际商情”“会外语但不精法律实务”,在处理多法域案件时,对不同国家的司法习惯、商业文化把握不足,难以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对此,刘涛建议以人才“引育用留”构建竞争力。具体而言,引进“顶尖级”人才,针对国际商事仲裁、跨境投资等领域,制定“一人一策”引进方案;支持广仲、深国仲聘请国际知名仲裁员担任顾问,参与规则制定和重大案件咨询;培养“实战型”人才,扩大高校与仲裁机构、涉外律所的合作,建立“仲裁案件实习基地”;优化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全周期”保障,如建立分级奖励制度、搭建职业发展平台、建立人才动态评估机制等。
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数字经济作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正以磅礴之势推动着全球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与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质生产力源泉。”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长黄西勤在发言时说。
《2025数字湾区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广东省数字经济总量突破7万亿元,占GDP比重达51%,连续九年领跑全国。
黄西勤指出,虽然目前广东数据要素市场化已走在全国前列,但在要素市场化改革方面仍面临挑战:一是数据资产确权登记根基不牢,评估体系待完善。数据资源持有权、加工使用权、产品经营权的“三权分置”缺乏法律实施细则,权属登记与流转规则尚未统一,数据资产估值缺乏权威标准与动态调整机制。二是数据应用场景覆盖有限,复合人才支撑不足。
对此,黄西勤建议,广东省层面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统筹数据要素管理职能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力量,定期分析全省数据要素改革总体形势,研究制定推进措施。
具体而言,广东可加快《广东省数据条例》立法进程,推动《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尽快落地。广东可推动制定统一的数据资产登记规则和标准,确保全省的数据产权登记程序一致、要求一致。同时推动登记机构之间打通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证书互认。
此外,广东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对接国际数据要素市场,打造要素流通全球数据枢纽,完善粤港澳数据“直通车”机制;支持数据资产金融化,探索开发流动性强的数据资产证券化产品。
下一篇:广东结束防汛Ⅳ级应急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