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羊城晚报记者从广州市花都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花都区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成功将广州北站东侧的红砖坊老旧建筑群改造为全区首家普惠智慧养老公寓,不仅重塑城市历史记忆,更构建起覆盖“一老一幼”及特殊群体的民生服务网络,为老城区注入新活力。
老建筑如何留住记忆、焕发新生?红砖坊给出答案。始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的这两栋干部住房,曾作为预应力构建示范楼承载时代印迹,却在岁月中渐成“沉睡资源”。改造团队以“形神兼备”为准则,保留清水砖墙肌理、延续空斗墙传统工艺,融入岭南庭院元素,让老建筑在实现现代养老功能的同时,依然延续历史文脉。如今它已成为广州嵌入式社区试点和无障碍建设联络点,堪称“老城新生”的典范。
改造不只是翻新,更是对人本关怀的深度回应。红砖坊以“硬设施+软关怀”双轨推进:针对长者需求配置适老化与智慧化系统;引入公益咖啡厅支持孤独症儿童母亲就业;开放庭院变身户外劳动者“暖心驿站”……从小空间到大温暖,这里真正成了家门口的服务综合体,彰显城市温度。
而其背后,是“政府统筹+国企运作+社会资本技术赋能”的创新模式突破。政府多部门联动提供政策支撑,区城投集团夯实安全基础,民企专业运营注入医养融合服务——多方合力让危旧公房变身现代化养老场所,破解了闲置资产改造的资金、技术与运营难题。
作为智慧养老公寓,红砖坊更构建出“一老一幼”服务生态圈。通过智慧康养平台实现24小时响应与体征监测,并联动周边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饭堂、三甲医院和幼儿园,推动资源互补共享,激活银发经济新动能,让“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在社区照进现实。
红砖坊的蜕变,是花都区以点带面推进城市更新的生动实践。它证明,只要坚持以人为本、多元共治,老城不仅能换新颜,更可孕育出兼顾历史传承与民生服务的可持续路径。期待这样的“花都样本”能在广州开出更多幸福之花。
文|记者 冷霜
图|花都区住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