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上午,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五场专题会议(岭南特色现代农业专场)在广州召开,会议聚焦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粤强种芯”和“粤强农装”工程实施情况,为岭南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近万亿
2024年,广东农林牧渔总产值为9701.21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以下简称“调研组”)认为,当前,广东岭南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础扎实、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特色产业规模不大、生物种业实力不强、农机推广应用面小、农业品牌经营主体分散、产品同质化严重、部分农业标准仍不完善等问题。
今年2月印发的《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施“粤强种芯”“粤强农装”工程,以种业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构建智能农机产业链创新体系。在“粤强种芯”方面,广东收集保存农业种质资源36.8万份,保存种类和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在“粤强农装”方面,广东农产品烘干设备及畜牧养殖机械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2024年,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3%。
调研组建议,重点加大对种业企业的支持,增强生物育种技术储备和创新,推动种业振兴取得新进展新成效;重点整合优势资源加强智能农机、丘陵山地小农机、智慧农场研发应用,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为实现“打造海上新广东”这一目标,广东以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为抓手,编制全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总体规划,出台17条支持措施和财政、用海用地保障及环评优化等一系列政策,并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创新中心、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沿海各市、省属国企成立现代化海洋牧场一级开发主体,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调研组建议,强化顶层设计与规划引导,尽快制定沿海市县“现代化海洋牧场一张图”,并推动装备标准体系和确权登记,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在种苗建设方面,建设种业创新平台,加快新品种培育和适宜深远海养殖新品种开发。
为岭南特色现代农业出招
“广东有很好的农机制造基础,现在又有很强的机械制造能力,完全有能力成为农业机械制造强省。”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罗锡文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广州)主任张偲认为,要推动“多规合一”,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优先保障海洋牧场建设用海需求,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一张图”以明确空间布局与安全红线,同时应该重视精深加工和市场建设。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耀光建议,以生物育种为核心,构建“种质资源保护—基因编辑—品种培育”全链条攻关路径。
推动向“科学育种”转变
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回应了专家学者、人大代表和企业代表提出的问题。
在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针对如何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工作,该负责人提出,加快打造产加销贯通、渔工贸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万亿元级现代化海洋牧场全链条产业集群。
“支持科研人员以自由探索的方式,深入挖掘生物育种新技术、新手段、新工具,研发和突破更多生物育种底盘技术。”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相关负责人回应生物育种问题表示,加速推动育种工作向“育种4.0”阶段转变,构建以多学科交叉融合、技术创变为典型特征的生物育种产业技术体系,推动种业从“经验育种”向“科学育种”转变。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方面,大力培育海洋牧场装备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此外,面向海洋牧场智能化高效运维、深海养殖网箱清洗等需求,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水下网衣智能清洗机器人研发。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小悦 侯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