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罗湖一名男子吃羊肉火锅后浑身发黄并确诊戊型肝炎,充分体现了“病从口入”这一理念。羊肉火锅可能受到戊型肝炎病毒污染,食用后病毒进入人体,在肠道内繁殖并引发感染。戊型肝炎具有一定传染性,可通过消化道传播。这警示人们在饮食过程中要注意饮食卫生,选择新鲜、安全的食材,确保烹饪过程彻底,避免食用未煮熟或受污染的食物。同时,加强公共卫生教育,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疾病预防的意识,对于预防类似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家住深圳罗湖的一名男子因拉肚子、恶心等症状,挂了消化内科,医生听了症状,以为是普通肠道问题,便开了药物。但男子服用药物几天后,仍不见效,反而发现自己变“黄”了——不仅小便呈浓茶色,连眼白和皮肤也带着淡黄色。于是,他换了一家医院诊治。医生为他做了进一步的检查,发现他的黄疸指数为286.4(正常值在20左右)。最终,男子被诊断为急性戊型肝炎。
男子吓坏了,遵医嘱立即入院,治疗三天后症状仍没改善,而且黄疸指数涨到346。在医生建议下,连忙转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因为戊肝病毒是一种“病从口入”的病毒,医生便询问他在这段时间内的饮食情况。男子回忆称,一周前家庭聚餐吃了羊肉火锅。
戊肝病毒的潜伏期为2~8周,医生据此推测,部分食材在涮火锅过程中没有彻底煮熟,才致使他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