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货款被欠却不选择诉讼时,公证定制还款协议是个不错的选择。公证机构可对还款协议进行公证,使其具备强制执行效力。这意味着一旦债务人违约,债权人无需再经过繁琐的诉讼程序,可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公证过程能确保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增强协议的公信力。通过公证定制还款协议,既能有效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又能节省时间和成本,为解决货款拖欠问题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途径,让公证真正在身边发挥作用。
在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的公证调解室内,一场源于货物买卖纠纷的僵局悄然化解。
当甲公司多次催收货款未果,无奈将乙公司诉至法院时,由东莞公证处与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联手推动的创新实践,不仅让纠纷止步于庭审前,更开创了“诉前调解+赋强公证(即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无缝衔接的解纷新路径。
日前,广东省公证协会将该模式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纠纷起:货款拖欠引诉讼
甲公司与乙公司本有长期合作往来,甲公司按约完成交货后,乙公司却在多次催告下仍未能结清货款,双方由此产生买卖合同纠纷。为此,甲公司将乙公司诉至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
案件受理后,法院将其移交至东莞公证处驻院调解员开展诉前调解。调解过程中,公证调解员了解到关键信息:乙公司对甲公司无瑕疵履行交货义务并无异议,且有明确还款意愿,只是因经营不善、资金周转困难,无法一次性清偿全部货款。
调解员精准捕捉到双方的核心诉求与痛点——甲方需保障债权实现,乙方则希望获得还款缓冲空间。在确认乙公司对债务本身无争议后,调解重心顺利转向“如何合理还款”这一核心问题。
创新解:公证赋能定分止争
针对甲公司的诉求与乙公司的财务现状,公证员为双方量身定制了一份切实可行的分期还款协议。
协议不仅明确了每期还款金额、周期等关键条款,更核心的保障在于同步办理了赋予该协议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
这意味着,一旦乙公司未按协议履约,甲公司无需再经历漫长的诉讼程序,可直接凭公证机构出具的执行证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这并非简单的调解协议签署,每一步都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东莞公证处负责人解释道,公证员首先依法核查了原始买卖合同、交货凭证等债权债务基础法律事实;其次,确保分期还款协议条款包括金额、方式、期限等,基于双方真实合意起草;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向双方特别是债务人乙公司,充分释明了接受 “赋强公证” 的法律后果。
上述公证手续办妥后,甲公司随即向法院申请撤诉,一场纠纷在诉前圆满化解。
机制优:公证+法院联动显效能
“对企业而言,这个模式很实用。”乙公司负责人坦言,若进入诉讼程序,公司可能留下负面信用记录,影响后续经营。
甲公司则算了一笔清晰的效益账:不仅省去了诉讼的时间与费用成本,还能有效敦促债务人履行还款义务,实现了双方共赢。
从法院角度看,这一模式将纠纷化解在源头、解决在诉前,大幅节约了司法资源。
“该模式充分发挥了公证的制度优势与职能优势,与法院职能紧密结合,减少纠纷成讼,助力‘诉执两源’治理。”东莞公证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公证侧重预防纠纷,而如今公证服务已延伸至纠纷解决领域,能提供调解、证据保全、提存、赋强公证等不可替代的专业服务,参与诉前、诉中、执前、执中全过程。这一创新不仅优化了商事纠纷解纷效率,更助力构建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粤港澳大湾区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提供了有益借鉴。
文|记者 郭思琦
图|受访者供图
主办单位|广东省公证协会
承办单位|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