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马路市场”历经变身,展现出全新活力。曾经的马路市场环境杂乱,如今通过合理规划与整治,成为招工的重要场所。这里汇聚了众多企业和求职者,3 万余人在此达成招工意向。市场搭建起高效的沟通平台,让供需双方精准对接。企业能快速找到合适员工,求职者也能便捷找到心仪工作。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就业效率,也为城市的有序发展注入新动力,实现了从混乱到有序、从低效到高效的华丽转变,成为城市治理与经济发展融合的生动范例。
在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阳光南路一带,有一个群众自发形成的“日薪制”招工市场。这里早高峰人流峰值超1万人,务工者为拦截招工车辆常突闯车道。近日,记者走进这个“日薪制”招工市场,却发现这里已经大变样。
曾经闹哄哄的“马路招聘”不见了,一座干净整洁的狮岭镇人力招聘服务站启用了。服务站不仅能遮阳挡雨,还能实现人车分流,并科学划分了电脑车、高车、平车、油边、杂工等六个招聘区,设了饮水区、休息区、厕所、AED急救设施等。零工们甚至还可以只花2-3元,就可以在这里买到一份平价、卫生的“幸福早餐”。
数据显示,目前,服务站已累计吸纳进场招聘企业29800多家,日均接待零工4600余人,单日峰值突破6600人,累计达成招工意向36600余人。
昔日乱象:
“日薪制”招工市场日均汇集1万人
堵车、卫生、纠纷等问题突出
花都区狮岭镇被誉为“中国皮具之都”,外来务工人员达36万人,灵活就业需求旺盛。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2009年起,阳光南路一带就自发形成“日薪制”招工市场,日均汇聚人数超1万人,成为辐射珠三角地区如清远、佛山、中山、东莞等地的临时用工招聘地。随之而来的,还有交通秩序混乱、环境卫生恶化、劳资纠纷频发、治安案件高发等问题。
2024年9月6日,务工人员陈某与贺某因争抢招工机会发生争执,贺某将陈某推倒致其腿骨骨折,构成轻伤。
这只是“日薪制”市场引发的众多案件之一。据统计,2020年至2025年3月期间,阳光南路共发生各类纠纷警情320宗,其中打架斗殴事件18宗,治安形势一度严峻。
“以前最堵的就是厂区门口。特别是早上8点左右,招工的面包车、小车经常违规停在厂子进出的主要通道甚至主干道上,马路上乱糟糟地挤满了人,我们开车都胆战心惊。”阳光南路附近一家工厂的货车司机告诉记者。
一位务工人员告诉记者,在这里,冲突非常常见。“为了能找一份工作,我们都很早就到路边等着。为了不错过一次机会,我们经常看到路过的车子就围上去。”他说,“没办法呀,虽然都知道会很危险,但是不抢先就很难有工作机会。”
有一次,一辆招工的三轮车被工友们团团围住,招到合适的工人后,司机着急开车离开却忘记锁上车后的挡板,车一发动,车上的工人就被甩下了车。“真是特别危险。”他感慨道。
经常在这片区域招工的林先生也深有感触。“有时车还没停稳,工人就一窝蜂上来堵车;有时招聘的要求还没说完,有些工人甚至就已经钻上车了。”他说。
系统整治:
能遮阳挡雨的“服务站”启用了
“马路招聘”乱象不见了
如何解决长期存在的“马路招聘”乱象等问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年来,花都区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法根治这一难题。探索中,相关部门深刻认识到,仅靠“驱赶式”管理无法根治问题,必须“疏堵结合、标本兼治、部门联动”,才能实现零工经济既高效运行,又安全规范、同时兼具温度。
经过科学规划与实地调研,今年2月12日,狮岭镇人民政府正式启用狮岭镇人力招聘服务站。服务站紧邻原“日薪制”市场聚集区域,占地面积约20亩,可以遮阳挡雨,还实现了人车分流。
考虑到狮岭镇皮具制造产业特点,服务站内部还科学划分为电脑车、高车、平车、油边、杂工等六个招聘区;设有饮水区、休息区、厕所、AED急救设施等;这里的“幸福早餐”项目,让零工们只需要花2-3元,就能买到一份平价、卫生的早餐。
为解决原“马路市场”周边的一系列交通乱象,花都区委政法委牵头、狮岭镇全力推进“日薪制”市场集中攻坚整治。经过近两个月的综合治理,“马路市场”消失了,“规范站点”建立了。
“我们对标市场开放时间,每天7时至15时安排警力定人定岗对市场和人力招聘服务站的人员和车辆进行管理,引导求职人员乘坐镇政府提供的公交车前往狮岭镇人力招聘服务站。”广州市公安局花都区分局交通管理大队三中队指导员朱光映介绍,交警部门还每天安排交警队员在服务站周边巡逻,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同时在服务站加装防冲撞设施,完善路口标志标线,设立指示牌和警示牌等。
整治专项小组每天还安排4-6辆公交专线,免费转运临工人员到新服务站,目前累计共转运人员1511车次、4.6万人次。
成效初显:
3万余人在新服务站找到工作
交通警情下降超50%
记者了解到,目前,日薪市场聚集的零工近九成转移至人力招聘服务站。服务站已累计吸纳进场招聘企业29800多家,日均接待零工4600余人,单日峰值突破6600人,累计达成招工意向36600余人。
“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这片路段的交通警情下降超50%,相关12345投诉下降超70%,效果显著。”朱光映告诉记者。
联合村委的工作人员和村民们也明显感觉到,村委的办公环境大大改善。“门口人员聚集现象比以前减少95%以上,招工车辆占道消失,车辆通行效率大大增加,来村委办事的村民群众都表示,现在进出村委更加便捷有序了,附近环境卫生也比以前好了许多。”
如今,新开设的服务站成为务工人员们最长去的地方,他们再也不用蹲在马路上趴活了。“新的服务站很大很宽敞,还有遮阳棚、桌子、凳子、饮水机等设施,招聘应聘可以按照用工需求坐下交谈,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争抢,矛盾自然少多了。工友们都在服务站里面等工,不用扎堆堵在马路上了,人身安全也有保障了。”一位来找工作的工人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截至7月21日,整治现场共劝离招工单位4036家,化解现场矛盾纠纷50起。
整治不是终点,长效才是关键。狮岭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狮岭镇将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整治经验,逐步形成“日薪制”市场整治长效机制,让“零工经济”有温度,让“城市治理”具精度。
文 | 记者 张璐瑶 通讯员 广正发
图 |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