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广州荔湾提醒街坊做好三件事:一是做好防蚊灭蚊,清理积水,安装纱窗等,减少蚊虫滋生环境;二是注意个人防护,外出时可穿长袖衣裤、涂抹驱蚊剂等,避免蚊虫叮咬;三是若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等相关情况,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止疫情扩散,共同守护大家的健康。
日前,广东佛山发生超2000例基孔肯雅热病例,虽然病例均为轻症,但传播速度快,病毒通过白纹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近日,广州市荔湾区通过微信公众号“健康荔湾”“广州荔湾发布”,提醒街坊做好以下三件事。
注意疾病识别:
高热、剧痛≠普通感冒
基孔肯雅热典型症状为高热,体温升高至39摄氏度以上,持续1-7天,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双峰热”——退烧后再次发热。
80%的患者在发病2-5天后出现皮疹,面部、四肢甚至手掌脚底会出现红色斑疹或丘疹,伴随瘙痒。
患者在全身多个关节和脊柱出现剧烈疼痛、肿胀,并在早晨恶化,尤其是手腕、手指等小关节。其他症状还会伴随头痛、恶心、呕吐、肌肉痛、结膜炎等。
孕妇、慢性病患者、65岁以上老人是基孔肯雅热高危人群。市民出现高烧、关节剧痛,请立即就诊,并主动告知蚊虫叮咬史。
建立家庭防线:
灭蚊“三步走”
一是清“死角”,倒扣阳台盆罐,刷洗托盘、花盆底碟;水生植物勤换水,或投灭蚊幼缓释剂。
二是阻“入侵”,装孔径小于等于1.5mm纱窗,睡前查蚊帐漏洞;空调温度大于等于26摄氏度,避免温差引蚊入室。
三是杀“成蚊”,蚊虫高峰时段(8-10时或16-19时)喷洒杀虫剂;关闭门窗喷药,20分钟后通风,再用电蚊拍补杀。
做好生活细节:
建立个人安全生活场景
清干一处积水,阻断百只蚊生。请市民倒扣阳台花盆,切断蚊子“产房”。此外,在外出前,市民可以喷涂驱蚊液(含避蚊胺),预防蚊虫叮咬。
文|记者 马思泳
图|健康荔湾、广州荔湾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