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为广东发展注入强大动力,15 万大学生积极投身其中。他们深入基层,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在产业帮扶方面,利用专业技能助力农业升级,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创新思维,参与社区建设,提升治理效能;在文化传承上,用青春活力传播优秀文化,丰富乡村精神生活。15 万大学生以实际行动,在“百千万工程”中书写青春华章,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鄢敏 通讯员 岳青
暑期来临,广东大学生又又又奔赴县域农村!7月16日,记者了解到,2025年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吸引15万名大学生参与,近期已经陆续出发,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注入青春动力。据悉,这是广东共青团连续第三年组建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规模化、系统性服务乡村振兴。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动员、搭建高效组织协调网络,广东正掀起全省青年大学生参与突击队行动的热潮。截至7月14日,共有243所省内外的高校、中职技工学校参与突击队行动,地市已结对需求数突破13000个,较去年增加2000余个,直接推动15万名大学生入县兴乡,较去年增加5万余人,实现县(市、区)、省内高校全覆盖。

为精准匹配地方发展需求,今年突击队行动以“创新、创意、创造”为主题,靶向发力,全省各高校结合自身学科专业优势,为地方高质量发展“量体裁衣”。
紧盯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应用,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62所高校等发挥人工智能学科特色,重点打造了拥有550支“人工智能+”突击队,带“技”下乡,融“资”入队,以国家级、省级课题和发明专利强化产学研合作。
聚焦美丽乡村建设和地方特色文化IP,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68所高校重点打造1710支“文创+”突击队,充分调动学校在IP打造、非遗活化、文旅规划等方面的科研和人才资源优势。
聚焦高校“攀登计划”“挑战杯”科技创新实践成果转化,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65所高校重点打造1420支“科创+”突击队,大部分队伍是省“挑战杯”获奖和“攀登计划”资助“双项目”,具备扎实的科研基础和实践能力。

聚焦急需人才服务地方发展,去年在部分高校和地市试点的“青年实干家计划”,今年面向全省铺开。围绕县域经济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等重点方向,设置产业规划、项目推进等岗位;联动当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乡村龙头企业等,推出技术支持、市场拓展等职位;面向基层卫生院、社区医疗点,补充临床诊疗、健康宣教等医疗岗位。目前,全省21个地市已成功开发435个急需岗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突击队行动“朋友圈”进一步扩大。广东共青团向省外和海内外青年大学生发出青春邀约,动员省外高校大学生、港澳台侨、留学生来粤实践,讲好广东高质量发展故事。
截至7月初,已有105支省外“双一流”高校突击队在“校地通”小程序注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精准对接地市发展需求。同时,广东共青团搭建平台,组建60支港澳台侨、留学生突击队,聚焦农文旅融合发展,通过短视频、纪录片、VR全景等多元形式,向海内外讲述广东乡村振兴的鲜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