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我国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通过一系列科学治理和修复措施,退化草原年均缩减达 5000 万亩。这意味着草原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改善,植被覆盖度提升,土壤质量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也得以保护。这不仅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栖息之地,还能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草原的生态服务功能,如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对我国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我国草原生态质量显著提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50%以上,退化草原年均缩减5000万亩,年鲜草产量超过6亿吨。
“十四五”以来,我国重点省区牲畜超载率逐步下降,草原初步实现了休养生息。同时,全国草原修复治理明显加快,年均修复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以上,草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约5万亿元。
草种供给不足问题也得到有效缓解,多年生生态草种供给能力达到2.5万吨。此外,草原政策和技术支撑体系不断完善,1600万户农牧民获得稳定的政策性收入,越来越多农牧民在“三北”等生态工程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