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革是否环保需综合看待。一方面,部分合成革生产过程中可能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原料,且在加工和使用后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废水排放等,从这方面看其不够环保。
但另一方面,如今许多合成革企业已重视环保,采用先进生产技术,降低有害物质排放,部分合成革产品在性能上可替代天然皮革,减少对动物资源的依赖,从这角度看又具有一定环保性。
随着相关认证标准的发布,如对有害物质限量等的明确规定,有助于引导合成革行业向更环保的方向发展,推动其在环保与性能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
7月10日,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人造革合成革专业委员会在广州正式发布了2025中国合成革生态环保分级认证标准。
羊城晚报记者在现场获悉,本次活动正式发布了《合成革有害物质释放量分级认证技术规范》和《合成革有害物质释放量分级认证实施规则》(已于国家认监委备案),旨在为行业树立清晰的合成革环保性能标尺,引导中国合成革行业在绿色发展与低碳转型道路上迈向体系化、科学化、规范化。
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国合成革行业正处于环保转型的关键阶段,面临显著压力。相关数据显示,行业主体仍普遍依赖溶剂型生产工艺,导致每年超20万吨有机废气、800万吨废水排放,造成严重污染。与此同时,日益严格的国际环保法规与消费者对“无毒家居”的核心需求形成双重挑战,企业既承受着原材料成本波动与同质化竞争的重压,又难以突破环保技术壁垒实现价值跃升。
对此,2025中国合成革生态环保分级认证标准从行业的实际发展背景出发,以DMF、甲醛、VOCs排放、生物基含量为核心指标,首次将合成革环保性能量化为ENF级、E0级、E1级、E2级四级体系,其中,ENF、E0级产品具有安全健康、低碳环保的优点,原材料以及生产过程不添加不使用任何有毒有害物质。
作为首批试点与推广单位,昶丰新材料董事长邵晨旭告诉记者,此次企业除了深度参与了《2025中国合成革生态环保分级认证标准》的调研与制定工作,也率先全面贯彻ENF级、E0级等严苛环保标准要求进行生产,持续以技术创新驱动环保进程升级。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人造革合成革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田景岩表示,该标准的出台,不仅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刚需,更有望显著提升中国合成革产业在全球绿色供应链中的价值与地位。
文、图|记者 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