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110”开通六年,在广东海警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六年时间里,广东海警凭借此号码累计接处警近 3.4 万起,充分展现了其高效的应急响应能力。在众多警情中,海警成功救助群众千余人,彰显了他们守护生命、救助危难的担当。这一数据不仅体现了广东海警的辛勤付出和专业素养,也让人们看到了他们在维护海上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的卓越成就,为海上秩序的稳定和群众的安居乐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7月10日,中国海警95110海上报警服务平台迎来开通运行六周年。记者从广东海警局获悉,截至目前,广东海警累计接处警33800余起,救助群众共1000余人,抓获涉案人员18000余人,查扣涉案船舶5300余艘成效显著。六年来,这条24小时畅通的“海上生命线”,已成为沿海居民心中不可或缺的安全保障。
开通六年,成效显著
在汕头濠江南山湾海滩,海警执法员手把手向游客传授急救技能;深圳华润大厦等地标性建筑和广州南沙明珠湾的灯光秀,“海上有警情,请拨95110”的标语熠熠生辉;中山、东莞、惠州渔港码头,执法员登船发放手册,讲解休渔政策和避险知识……这些画面,共同勾勒出95110“生命热线”开通六年来生动图景。
自2019年7月10日正式开通以来,95110报警平台已深深扎根于广东海域安全体系,成为打击海上犯罪、维护治安防控、服务人民群众的关键枢纽。截至目前,广东海警累计接处警33800余起,救助群众共1000余人,抓获涉案人员18000余人,查扣涉案船舶5300余艘,冻品约6.7万吨、香烟264万余条、海砂约438万吨、成品油约55万吨,查获涉案毒品8.3余吨及其他走私物品一批,累计总案值高达140亿元,成效显著。
坚实的执法足迹见证了海警的守护。在这些数字背后,凝聚着无数海警执法员日夜坚守的汗水与忠诚。同时,科技力量正为海上安全注入新动能。
在广东海警“粤海亮剑2025”专项执法行动中,多部门协同作战成为常态。依托雷达监测、卫星遥感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执法员构建了“海空一体”智能监控网络,多艘执法舰艇和多架无人机组成的编队实现24小时巡航监控与精准锁定。广州海警强化科技赋能,与公安、海事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今年6月,在广州市莲花山渔港举行的联合行动中,集中销毁227艘涉渔“三无”船舶等大量非法物品。
守护生命,保卫生态
“95110”更是危难时刻的生命线。2024年8月28日晚,台山市三杯酒海域一艘渔船触礁进水,情况危急。船长紧急拨打95110后,江门海警局台山第一工作站立即启动“海上枫桥”应急救援响应机制,执法员冒雨克服低能见度困难,成功将两名船员安全转移并救治伤者,获救船长刘先生含泪致谢。
汕尾海警局城区工作站执法员在品清湖海域巡逻时成功救助一名因帆船训练侧翻被困海上的学生,家属将“感谢人民好海警,救命之恩永难忘”的锦旗送到工作站。
汕头海警局濠江工作站也成功处置了多起险情,并在辖区通过现场演示心肺复苏、讲解救生器材使用、树立安全警示展板等方式普及安全知识。实践中,执法员总结出“三个不”安全原则:不单独下海、不到陌生海域游玩、不盲目下海施救。
守护蓝色生态也是海警的重要使命。2024年8月6日,茂名海警局滨海工作站接报,在博贺港旅游码头附近滩涂发现一只长约1.3米、重300余斤的绿海龟搁浅脱水。执法员迅速行动,清理杂物、浇水保湿,最终使这只濒危动物安全回归海洋。在湛江、珠海和阳江,海警部门联合涉海单位巡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海域海岛百余次,发放环保宣传册万余份,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海洋生态保护。
扩大覆盖,深化协作
在“95110”开通六周年之际,广东海警各地海警机构创新形式普及安全理念,借助灯光秀、展板、标语和传单详细介绍海警职能和“95110”受理范围,在各辖区海滩设置宣传点,面对面讲解知识并传授急救技能;同时该局结合伏季休渔期和台风季节特点,派员深入社区、码头和涉海工程等,悬挂横幅、登船普法,发放《伏季休渔宣传手册》和《95110宣传手册》。
台风季节期间,在潮州饶平柘林渔港里,老渔民陈伯指着船头醒目的“95110”标识感慨:“这串号码就是我们渔民的‘护身符’。”他曾亲眼目睹海警执法员顶风破浪成功救助失控渔船。“海上报警平台六年了,现在连孩子都知道‘海上有警情,拨打95110’。”
广东海警局相关负责人强调,“95110”不仅是报警电话,更是连接海警与群众的生命纽带。未来,广东海警将继续扩大宣传覆盖面,深化与涉海部门的协作,推动平台进一步融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更精准高效的接警处置,让这条海上生命线更加畅通,持续为守护南海安宁贡献不可或缺的力量。
文、图 | 记者 侯梦菲 通讯员 江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