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开启电动汽车工厂自动化升级之旅,目标明确——在 76 秒内下线一辆新车,向特斯拉发起挑战。这一举措彰显小米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通过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智能系统,生产线效率大幅提升,精准的操作和高效的协同确保每一辆新车的快速产出。这不仅体现了小米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实力,也为电动汽车行业树立了新标杆,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加速小米电动汽车的商业化进程,引领汽车制造行业迈向新的高度。
7月1日,小米电动汽车产能扩张计划曝光。公司在北京的工厂通过部署1000台机器人,以满足市场对其电动汽车的高需求。该工厂占地72万平方米,内部包含六大工艺流程,机器人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小米采用超级大压铸技术,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与传统工艺相比,生产时间缩短近一半。工厂内,高性能激光雷达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用于自动化检测部件,准确率接近100%。
小米工厂的自动化生产水平令人惊叹,车身框架组装无需人工协助,每76秒就有一辆车下线,日产量约1000辆。自2024年6月起,工厂全负荷运转,实行两班倒,每班有1000名员工。小米的首款电动汽车SU7销量迅速攀升,累计销售25.6万辆,超过特斯拉Model 3的20万辆。小米SU7售价21.59万元人民币,对标特斯拉Model 3的23.55万元起售价。小米还发布了首款SUV YU7,起售价25.35万元,低于特斯拉Model Y的26.35万元起售价。YU7发布后三分钟内收到20万辆订单,显示出市场对其的高度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