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哀帝是西汉最后一位手握实权的皇帝,虽然他的谥号为哀。看上去像一个悲剧人物,但不得不说,他也的确为振兴西汉做了一些努力。他作为皇帝,至少比他前两任好高骛远的汉元帝,沉溺女色的汉成帝要强太多。只是他的改革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如针对功臣贵族集团的种种不利政策,自然会被群体反对。受制于外戚集团难有作为,王政君系统培养的官员阳奉阴违。等等都是汉哀帝改革不能成功的原因,但本文今天,主题并不是汉哀帝为何不能成事。而是要如何看待汉哀帝的改革。
就汉哀帝有改革这个行动而言,他的确是看到了西汉面临的问题。与汉元帝汉成帝这种认为西汉形势大好,只需要因循守旧就能帝业永祚的皇帝相比。汉哀帝是有眼光的,但他有眼光却没有能力,以及相应的准备。注定这次改革是失败的,如果这样,那就是说。
应该把汉哀帝的改革看作是一场毫无用处的改革?事实上也并非如此,在汉哀帝的改革中,有几点还是可取的。首先汉哀帝的改革方向是对的,有没有能力改革不去管他,但至少他的方向是对的,也看到了问题所在。倘若汉哀帝没有能力改革,那只要问题没变。
后世之君有能力改革时,那就改革就好。因为汉哀帝已经为他们总结了经验,只是西汉没有这个运气。在汉哀帝之后被王莽把持,最终被王莽篡夺。其次我们也要看到汉哀帝改革的不足之处,首先,他没有一个靠谱的计划。你颁布均田令,固然可以抑制土地兼并。
但你没有想到,当贵族们反对这一命令时,你要如何执行。强制镇压?或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或者利益交换,用其他利益来补偿贵族们因为均田令受到的损失?这三条之中,汉哀帝但凡做了一条,改革都不会碰壁。可汉哀帝一条也没有做,为什么呢?
在我看来,强制镇压汉哀帝没有军事才能,所以没有胜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贵族老爷们如果都那么讲道理,天下早就太平了。用其他利益补偿贵族?这就要割皇帝自己的肉来补偿了,老百姓已经被贵族们的土地兼并搞得快要活不下去,再也压榨不出东西。
那剩下的好处,就只有既得利益者之间的利益再分配。可惜这一点汉哀帝也做不到,因为皇帝本身也没有什么资源再拿来补偿贵族了。所以只能放纵贵族去剥削百姓而毫无办法,或许汉哀帝的改革,连他本人都没有想过成功,他想的只是做出这样的姿态。
至少证明自己努力过了,至于做不到。那就是个人能力有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百姓们也能谅解?或许他真的是这么想,至于老百姓?各位网友对此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