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各路英雄纷纷崛起,经过一番激烈的争斗后,天下的局势逐渐演变成三国鼎立的格局,即魏、蜀、吴三大势力共同瓜分天下。
尽管此时各势力范围已大致确定,但汉朝的天子仍然在位。无论曹操、刘备或孙权如何心怀自立的雄心壮志,实际上他们名义上仍是汉臣。只有获得汉朝皇帝的同意,他们才能合法地割据一方称王。
在封王的过程中,曹操与刘备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曹操虽然出身外姓,却通过汉献帝的同意被封为魏王;而作为汉室后裔的刘备,则是自行称王,成为汉中王。
那么,曹操和刘备的封王方式,究竟哪一种才算合法呢?汉高祖刘邦的答案是:都不合法!
一,曹操强迫汉献帝封他为王。
曹操表面上依然是汉献帝的臣子,因此他顾及礼仪,没有直接逼迫汉献帝,而是选择从后宫下手。
由于畏惧曹操的势力,汉献帝当时用自己的血写了一封诏书,并将其缝在衣袋中,递交给董承,命令他诛杀曹操。
董承在获得衣带诏后立刻着手策划诛杀曹操,然而事情最终败露。曹操勃然大怒,不仅将董承处死,还迁怒于汉献帝后宫中的董承之女,一并处决。
经过这一系列操作,虽然曹操表面上没有与汉献帝对立,但他未能应汉献帝的请求而处死后宫妃子,实际上已经是越权之举。因此,从那时起,曹操正式开始将自己的权力凌驾于汉献帝之上,成为权倾朝野的曹丞相。
然而,曹操先前诛杀董贵人的举动,使汉献帝的皇后伏皇后惊恐万分,担心自己也会成为汉献帝与曹操争权斗争中的牺牲品,随时可能被牺牲。因恐惧而心生忧虑的她,不得不重蹈覆辙,写了一封密信给父亲伏完求助,请求父亲杀掉曹操以保全她的性命。
历史仿佛重演,一切似曾相识。尽管伏完未敢冒险,但这封密信的内容再次泄露。曹操得知后,果断决定将这个不安定的伏皇后从他所掌控的傀儡汉献帝身边除去。最终,伏皇后依然无法逃脱自己最恐惧的命运。
这一天,曹操派人进入宫中处理伏皇后的事情,伏皇后惊恐万分,躲藏在墙壁夹层之间。然而,她最终未能逃脱,仍被从夹层中揪了出来。
曹操的手下将伏皇后带走时,她哭喊着质问坐在一旁不敢动弹的汉献帝,为什么不能救她。然而,宫中已被曹操的势力掌控,汉献帝又能做什么呢?他只能悲伤地对伏皇后说道:“我连自己的生死都无法掌控啊!”
伏皇后被带走后,曹操并未处死她,而是将其幽禁。没过多久,伏皇后便去世了。
伏皇后去世后,曹操强行将自己的女儿曹节嫁给了汉献帝为皇后,使自己的势力深入汉献帝的身边,不断提醒汉献帝他仍然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不可任意妄为。
汉献帝几次试图在曹操手下挣脱控制,但都无济于事,反而使曹操的监视更加严密。最终,他意识到自己的反抗毫无意义,与其继续抗争,不如顺从曹操的意愿,这样至少还能延续自己的生命。因此,在伏皇后去世的第二年,他便封曹操为魏王。
如此一来,曹操终于得偿所愿。尽管他并未公开废黜汉献帝自立为帝,但实际上,作为掌控汉室天子的魏王,他的地位已经与称帝无异。
汉献帝当然不愿意封曹操为魏王,可他又能怎么办呢?身为傀儡皇帝,他根本无法与掌握实权的丞相抗衡,只能顺从曹操的意愿。
二、刘备称汉中王
曹操被封为王似乎成了一个信号,从那时起,各方势力争相为自己争取一个官方名号,以确保其势力的稳定。在这种背景下,刘备争夺了汉中王的称号。
公元219年,刘备与曹操展开激战,重创曹军,最终赢得汉中之战,将汉中成功纳入其势力范围。同年,刘备的部下为确保他获得汉室官方认可的正统地位,联合向汉献帝上表,请求封刘备为汉中王。
然而,汉献帝此时不过是曹操掌控下的一个傀儡皇帝,实权完全掌握在曹操手中。曹操与刘备为敌,甚至刚在刘备手下遭遇败绩,又怎会顺应封上表的请求,让刘备获得王侯的封号呢?
再者,《汉中王劝进表》的内容几乎就是为了激怒曹操。您瞧,刘备的属下们难道不知道朝政被曹操掌控吗?可他们仍然在奏表中写道“曹操阶祸,窃执天衡”,意思就是指责曹操制造动乱,窃取国家权力,曹操看了怎能心平气和?
在这封上表的结尾,刘备的属下们写道:“臣等遵循旧典,封刘备为汉中王”,并表示“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按照汉初诸侯王的旧例进行封署。”
换句话说,这封奏表是先斩后奏,意思是象征性地通知朝廷:当你们接到这封表章时,我们主公已经成为汉中王了。我们已为刘备准备好了汉初封诸侯王的一系列礼制配置,今后就不再麻烦朝廷操心了!
自然,在先斩后奏之前,前文详细列举了刘备这些年来如何捍卫汉室的功绩,以此证明封刘备为汉中王是合理的。刘备不仅拥有众多扶助汉室的功劳,还有汉室后裔的身份,即便高祖皇帝在世,也不得不表示同意。
虽然从法律角度来看,刘备在没有天子同意的情况下自封汉中王是没有合法依据的,但从情理角度来说,这样做却是合理且可被接受的,这使他能够在蜀地立足。
三、刘邦规定非刘氏不得封王
然而,必须指出,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的诸侯王身份都不正规。如果时光倒流四百年回到汉朝初期,汉高祖刘邦定会拍案怒斥他们。因为在平定七国之乱后,刘邦曾立下白马盟约,宣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换句话说,未来只要不是刘家的子孙成为诸侯王,任何人都有权利去攻打他。这样做可以彻底消除异姓王发动动乱的隐患,确保大汉江山不会落入他人之手。即便将来刘家内部出现动乱,也不过是左手倒右手,天下依然会姓刘。
因此,曹操被封为魏王等同于违背了祖宗的意愿。对于汉室而言,曹操即使获得王位封号也是无效的。即使汉献帝被迫同意了,这一封号也没有合法性。
至于刘备,更是如此。尽管他姓刘,有资格被封为诸侯王,但只有皇帝的封赐才具有合法性。他在汉中自封为王,谁准许了?这可不是写封奏表通知朝廷就能解决的问题。这一行为之所以在当时的乱世中看起来较为合理,是因为局势动荡;若是在太平时期,这无疑就是叛逆。
结语
因此,曹操和刘备都没有被合法封王。后来,曹丕继承魏王之位后果断废汉自立为帝,从而赋予自己合法性。紧接着,刘备也称蜀汉皇帝,以续汉室血脉,获得合法性。否则,魏王和汉中王只是两个非法政权的相互争斗罢了。
#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