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职场打工人喜欢频繁跳槽换取更高的薪酬。但人到中年,事业稳定,有了一定社会地位,再跳槽就是件需要反复琢磨的事情。甚至有些年薪百万中产心塞大哭:“我的抗风险能力,还不如农村的大爷大妈”
近日,某芯片大厂的员工在面临跳槽问题时感到困惑,他自称已经36岁,已婚已育,目前薪资130万。他有一个造车新势力的芯片岗位offer,薪资200万+,面对这样的诱惑,他不知道是否应该跳槽。
在工作稳定和更进一步之间,存在着打破平衡的风险。他不缺钱,没有贷款压力,也自信自己选错也不会掉落百万年薪行列。这个风险是否值得?
有人直接戳破幻想“税后才增加35万而已。”
有人劝他“经济下行,稳定压倒一切。要判断这个诱惑是否有性价比。”
有人听说是造车新势力,纷纷劝退,表示容易踩雷。
之前,我们采访过一个大厂的技术高管,年薪数百万,(请参考一个百万年薪的程序员大佬竟然也租房?)本想着他已经到达职业天花板,应该没什么烦恼了吧。结果,他表示处于这个位置才是进退两难。
他身边有很多朋友,有的因为选对机会直接财务自由,有的人因为把握错时机,结果一步慢步步慢。处于他们这样的位置,做的每个选择都要无比慎重,是去创业公司当合伙人,还是在大厂新部门当主管,是选择行业新赛道,还是去硅谷打工,都会决定生活质量的上升或下降。当金钱沦为数字,几十万的意义已经不大,选择是否有性价比,是否对生活产生质的改变,是否有成就感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变成了要考量的重要因素。
但无论如何慎重,结合各种因素,世界变化莫测,依然没有人敢说能看得准形势,按兵不动成了大部分人的选择。起码没亏就没赔。
网友当时明月在曾观察身边年薪百万的人,那些人到中年还能四处跳槽的人具有的共性特点——“有身份背书”。
其实,回到最开始的问题,这个犹豫是否跳槽的人自己也给出了答案。
看来,中年跳槽的正确姿势,就是自己活成一张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