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画风突变,称中美联手无难题,还开6000亿价码,邀中国公平互惠,为何突然转变态度?
看了港媒17日的报道,特朗普在海湖庄园记者会上一反常态,明确表示:如果你想一想,中国和美国可以一起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这很重要。
这番态度让西媒大为震撼,认为特朗普只是在释放“亲华”的信号。
同时,特朗普表示会关注美国政府对TikTok的禁令,并高调会见了TikTok总裁周受资。
他在会见中表示,自己非常喜欢TikTok这个平台,因为它拉近了自己与美国年轻人的距离。
目前正是TikTok的紧要关头。
TikTok为了能继续在美国运营,采取了关键措施——向美国最高法院申请暂缓执行目前的“不卖就禁”法规。
简单来说,如果这个请求得不到批准,TikTok可能在明年1月19日后就无缘美国市场了。
字节跳动和TikTok在其官网上已经表示,他们正紧急寻求法官帮助,希望能推迟对TikTok应用的禁令,这期间他们还打算对下级法院的裁定进行上诉。
同时,一些美国用户也按捺不住,主动提出类似的法律请求。
现在,特朗普毫不避讳的显示出对TikTok的喜爱,甚至对媒体表示,会重新审视关于TikTok的决定。
这对于TikTok而言算是一个好消息。
而在关税问题上,特朗普的立场也出现了明显软化。他表示,下一届美国政府将以“公平互惠”的原则来处理关税问题。
特朗普坦言,如果中国希望对美国产品征收关税,那没有问题,因为美国同样会对中国的产品采取相应的关税措施,但这必须是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进行的。
他指出,目前中国经常对美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而美国却没有采取相等的回应,这种“情况”必须改变。
同时,特朗普还吹嘘称,他通过对中国加征关税为美国赚了6000亿美元,这是历任美国总统都没有做到的事。
有分析认为,特朗普这是在用6000亿美元暗示中国,等他上台之后,中美之间的关税政策贸易往来都将变得更加“公平互惠”。
当然,这里所说的“公平互惠”是特朗普式“公平”,也就是说还是“以美国优先”。
从字面来看,卷土重来的“特朗普2.0”倒也没有众人猜测的那么疯狂,即便坚持美国优先,也不会达到丧失理智的程度。
但特朗普说的这些真的会实现吗?
笔者看来,他现在所说不过是在给自己的关税政策“找补”,就如前文所说,“公平互惠”是美式的“公平”,绝非真的“互惠”,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依旧“换汤不换药”。
从特朗普竞选时期开始,我们就能发现,特朗普对中美贸易的理解并没有改变,他一直都认为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吃了亏,所以需要竖起“小院高墙”来保护美国本土产业。
特朗普坚信,在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交易时,美国的优惠关税政策让对手们占了便宜。他认为,这直接导致了美国国内工业的流失和失业问题。
可见,他再次强调所谓凭借关税“赚来的”6000亿美元,其实是在为他继续推行关税政策寻找理由。
在特朗普眼中,中美贸易并非互利共赢。
在他看来,中国制造的商品充斥美国市场,严重威胁了美国本土产品的竞争力。长此以往,美国的企业将无法生存,制造业也会进一步流失。
基于这样的认知,特朗普主张通过加征关税来抬高中国产品的价格,以此增强美国本土产品的竞争力,进而试图实现产业振兴。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特朗普的逻辑好像利好的,但他忽略的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根本原因。
外来商品确实对美国制造业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绝不是主因。
真正的根源在于美国自身:本土制造业人才短缺、教育系统未能提供足够的技术工人,加之高昂的人工成本,使得企业不愿意在国内生产。
此外,美国企业一直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是积极引入新技术或自动化生产线来提升竞争力。
仅仅依靠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并不能解决美国经济的问题。把希望寄托在这样的政策上,无异于缘木求鱼。
其实,美国若真想复苏制造业,还需要改善教育体系,培养更多技术人才,并采取措施降低生产成本,而非简单地通过关税施压来打击他国。
特朗普看似走了一条利好本国的捷径,实则是在拆东墙补西墙。
特朗普为何会突然转变成相对积极的态度了呢?
笔者浅析3点:
1.一味的恐吓难达到效果,适时地展现积极态度才能获取更多筹码。
特朗普的“商人”本色,让他比一般政客更加能屈能伸,他清楚的知道仅仅依靠恐吓和辱骂无法长久维持国际关系,在“特朗普1.0”时代,他已经意识到中国绝不是通过“吓唬”就能解决问题。
这次,他展示出一种积极的姿态,或许是为了在中美关系的棋局中获取更大的收益。
2. 兑现对TikTok的承诺。特朗普在竞选是就利用TikTok来争取年轻选民的支持,有美媒猜测特朗普会在上台的时候解除对TikTok的禁令。
不过,截止目前我们并没有看到特朗普对此做出任何具体的承诺,现在这种积极的表态,或许是要拿TikTok当筹码与中国“讨价还价”,逼迫中方在经贸问题上让步。
3.特朗普2.0的改变。
回顾特朗普1.0时期的中美关系动荡,他现在可能已经意识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风和影响力,并因此在处理双边关系时更加审慎。这种审慎不失为一种智慧,毕竟,经验教训往往能够帮助领导人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当然,有人可能会指出,特朗普的话常常变化无常,难以捉摸。
对于这一点,我们不能完全否认,因为历史经验确实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该对新的积极信号给予认可。
相比单纯的对抗,积极对话总是更有益的。
在特朗普释放积极信号后,我国外长王毅也及时给出回应,提出了“保持对话、管控分歧、增信释疑、拓展合作”的方针。
这表明中方在处理中美关系时始终保持开放态度,愿意通过沟通合作实现互惠共赢。
事实上,中美两国在经贸等领域有着大量共同利益,“合则双赢,斗则俱伤”这一理念正是中方所坚持的。
然而,倘若美国继续坚持打压中国的策略,中方也不会坐以待毙。
即便在美国制裁下,中国贸易顺差依然达到1万亿美元,这足以说明单方面的极限施压并没有见效。
中美关系的修复与发展,需要的是双方的共同努力与理性处理,希望特朗普能真正看到这一点,并作出明智选择。
上一篇:回民不吃什么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