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上发生了很多大事:第一件事:据澎湃新闻报道,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发表讲话时极力渲染欧洲国家提高防务开支的重要性。他炒作称,中国和俄罗斯快速扩充军备“非常危险”,中国正不断壮大军事工业基础,还通过大规模投资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挑战西方技术优势,中国采购高端武器装备的速度是美国的五到六倍,北约必须转向“战时思维”,增加国防生产和开支,才能超越竞争对手。这是吕特今年10月就任北约秘书长以来的首场重要讲话。
吕特要求北约的欧洲成员国应该把社会保障支出拿出来用在扩大国防工业生产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超越竞争对手”。应该说,吕特这番如此明目张胆的穷兵黩武言论,如果是西方以外的国际组织政要、或国家领导人说出来,恐怕早就掌握舆论霸权的西方扣上一顶“好战”、“威胁世界和平”的大帽子,但如果这话是北约秘书长和美国总统说的,那帮双标的西方媒体只会认为是理所当然。不过在我们看来,吕特如今对中俄威胁论的炒作,实际上却给人一种“没活硬整”的意思。
事实上,马克·吕特是个对俄罗斯态度相当强硬的存在。在荷兰首相任期内,先后向乌克兰援助37.6亿欧元,对乌克兰提供18架F-16的协议,也是在马克·吕特辞去首相职务前达成。现在这位丝毫不掩饰自己动员强化欧洲武备的思路,正拉着北约军费开支向GDP的3%迈进(预计今年还达不到3%,但肯定要超过2%),甚至连削减养老开支充当军费的话都说出来了,可见局势确实严峻。
第二件事:据环球网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近日例行记者会。会上有外媒记者提问称:在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中国对其政府的27名官员实施了制裁,其中包括前国务卿蓬佩奥。你能否证实这些人是否仍受到中方制裁?林剑对此表示,我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
特朗普的四年任期将加剧脱钩和科技遏制,但他的贸易竞争将使美国经济付出沉重的代价。美国知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预测,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60%的关税和对从所有其他国家进口的商品征收10%的关税将使一个美国家庭每年多花2600多美元。特朗普关税将加剧美国通货膨胀,减少美国就业,减缓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使收入分配进一步恶化,“在中长期内,经济孤立主义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是行不通的”。
第三件事:据环球网报道,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称:欧盟理事会宣布了新一轮制裁,旨在“削弱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冲突努力”,这包括欧盟理事会首次对中国行为体实施所谓“全面制裁”,包括旅行禁令和资产冻结。外交部对新制裁有何评论?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方一贯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对欧盟无理制裁中国企业表示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一直致力于劝和促谈,从未向冲突方提供武器,严格管控军民两用物项出口,对无人机出口管制的范围和措施是全球的最严水平。
从俄乌冲突爆发到现在,美西方国家一直认为,俄罗斯之所以没有被打垮,与中国对俄罗斯的“贸易支持”息息相关。所以,美西方国家多次对华施压,通过制裁中国企业的方式,来逼着中俄“脱钩断链”。这一次欧盟对华下手,说得直白一点,其实还是之前的伎俩罢了。中方不止一次表态,中国不向交战方提供武器,严格管控两用物项。中俄之间的正常贸易是光明正大的,符合世贸规则和市场原则,不针对第三方。所以,欧盟这次的制裁措施,并不能改变中方对俄的立场。
上一篇:冬至文案,可以发朋友圈的高级感
下一篇:低空经济如何行稳致远